大暑過后,淅淅瀝瀝的雨滴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明媚的陽光撒向了榆中縣的山山卯卯。雨后初晴,滿眼翠綠,這讓楊輝的心情更加喜悅,逢人說話時臉上也是帶著微笑。
作為榆中縣甘草店鎮咸水岔村的貧苦戶,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楊輝以股民的身份領到了“這輩子的*次分紅”。
楊輝領取分紅的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榆中縣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的產物。而榆中縣是我省推進“三變”改革5個試點縣之一。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從實際出發探索發展集體經濟有效途徑,鼓勵地方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這為全省農村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去年9月,全省“三變”改革推進會議召開之后,榆中縣*時間研究部署、先行先試,確定了城關鎮李家莊村等6個“三變”改革試點村和以綜合開發型、產業帶動型、鄉村旅游型為主的改革模式,圍繞11項重點任務明確責任分工,逐步探索出了“三變+田園綜合體”“三變+特色養殖”“三變+鄉村旅游”等發展模式,增強了鄉村振興的“新動力”,找準了*脫貧的“新路徑”,拓寬了群眾增收的“新渠道”,壯大了村級經濟的“新實力”,讓“三變”改革下的榆中之“變”格外耀眼。
該縣甘草店鎮等地實行的“三變+特色養殖”,成功打造了“土地+財政資金+貸款”入股分紅模式。和楊輝一樣,當日領到芳美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分紅的股民還有74戶。
“后半年我們還要領*分紅,感謝黨和政府,帶動廣大老百姓增收致富,這不僅是對我們的鼓勵,也是我們脫貧致富的動力!”領到分紅的咸水岔村農民宋學寶說。
目前,咸水岔村通過資源資金入股村集體讓資源變資產,每年村集體經濟收益在5萬元以上,有效解決了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問題。通過增資配股使90戶農戶參與其中,每戶每年分紅2000元。通過幫扶資金入股帶動40戶建檔立卡低收入家庭,每戶投股5萬元,每年按10%的比例予以分紅,每戶每年增加了5000元的純收入。通過托管托養牛入股,已吸納周邊70余戶建檔立卡戶未脫貧戶參與,每年每戶分紅2000元。通過土地、勞務折股量化入股,飼草入股有114戶農戶參與其中。
除了“三變+特色養殖”模式外,榆中縣走在全省前列的還有“三變+田園綜合體”。
2017年,榆中縣被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確定為全國8個“田園綜合體”示范試點之一,打造甘肅*“田園綜合體”。
“2017年中央提出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后,我們感覺李家莊又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李家莊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說,在“三變”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李家莊村將全村5000畝耕地資源進行整合,根據村民入股耕地占農業生產區總入股耕地面積的比例確定村民所占股份,承包地按38年期限流轉,并按照每畝耕地100元資金進行配股,年終根據股份份額從農業生產利潤中按比例分紅。
同時,對整合出的建設用地資源,按每戶0.4畝折價入股李家莊特色風情小鎮,按50年期限流轉,李家莊初步建立了“*生活保障(土地流轉費)+土地配股分紅+眾籌分紅+單個項目控股分紅”的“四級分紅”模式,年終根據股份份額從特色風情小鎮利潤中按比例分紅。
7月24日,記者走進被榆中縣作為田園綜合體試點核心園區建設的李家莊村,爛漫花海觀賞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鱗次櫛比的大棚內青椒、圣女果、西甜瓜等特色瓜果長勢旺盛,特色風情小鎮內游人如織……站在山頂向東望去,用于該村村民集中安置的住宅樓小區也正在建設中。
棚改戶劉書貴告訴記者:“我們上樓后,原有的宅基地騰出來可以用來更好的發展,我們還可以在里邊打工賺錢,今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據榆中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陳剛介紹,榆中提出將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包括景觀吸引核、農業生產區、休閑聚居區、社區配套網、居住發展帶等,“田園綜合體”以農業生產、休閑產業為核心產業,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為支撐產業,以餐飲、培訓、住宿為配套產業,以文化要素、休閑農產品投入等為延伸產業,真正實現農業、文化、旅游的“三位一體”。
古色古香的建筑氣勢宏偉、穿村而過的小溪緩緩流淌、各類特色小吃誘人可口……夏日的榆中縣浪街村,迎來了鄉村旅游的大好時光。
位于榆中縣城南的浪街村,是該縣打造“三變+鄉村旅游”的典型縮影。從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如今的省級美麗鄉村。短短幾年的時間,浪街村的變化,老百姓是看在眼中,美在心上。
浪街村五社村民郝成華告訴記者,村里以前衛生差,交通也不好。這幾年,公共衛生廁所建好了,垃圾箱配上了,每家每戶的新房子也蓋起來了……
鄉村變美了,依托優勢發展旅游成了浪街村主打的方向。
2017年開始,該村以“勾起現代人的鄉愁情懷,呼喚現代人的回家旅途”為載體,著力打造三條記憶老街,項目包括一條特色小吃街,品味老家風味;一條民俗文化街,傳承農耕文化;一條鄉土購物風情街,不斷豐富鄉村旅游內涵,以“老家·浪街”的旅游品牌,真正讓外界了解浪街、走進浪街、吃在浪街、游在浪街、住在浪街。
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王惠義看到家鄉煥發出勃勃生機后,放棄工作回到村里發展。“原來一直外出打工,后來陽洼山、鳳凰山景區打造起來之后,我們做起了農家樂,收入高了很多。”
來自蘭州的游客甄先生一邊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特色面食一邊對記者說,浪街的建筑風格真是接地氣,除了秦磚漢瓦的建筑還有農業生產工具的裝飾,在體驗鄉村旅游的同時還能品嘗到美味的食物,真是不虛此行。
游客的高度肯定和評價,不僅僅是浪街村的村民們所希望的,更讓浪街村黨支部書記吳永忠感到欣慰。
在他看來,結合“三變”改革政策的大好紅利,只要有效利用好自身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扎實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我們有個‘小目標’,就是五年以后,讓每戶的年均收入都能達到7至8萬。”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