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了享受補貼的抗災青貯飼料,我的牛羊才保住了。”內蒙古科右前旗桃和木蘇木阿其郎圖嘎查牧民王青民激動地告訴記者。
原來,近兩年來,內蒙古東部遭遇連續兩年的大旱,科右前旗牧區的飼草料嚴重短缺,為緩解牧民養殖壓力,旗政府購買青貯3200噸,為牧區4個蘇木鄉場牧戶免費發放,王青民就是受益者之一。
“青貯飼料不僅為草食家畜提供了優質飼草料,還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而且當遭遇旱災、雪災等自然災害時,為牛羊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保障,增強了草原畜牧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科右前旗農牧業和科技局長劉文明說,過去農牧民都是自貯自用,但是作為半農半牧區,碰到災年農區支援牧區是常態。2016年大旱時,農區種的300萬畝玉米沒有完全成熟,基本做了青貯飼料支援了牧區。從那時起,該旗開始認識到青貯的收、儲、運等環節都需要專業的公司市場化運作。
如今,逄學文帶領的旺村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專門經營青貯飼料的合作社,他們投入800多萬元購買了青貯收割機、打包機等,通過政府支持、項目傾斜和養殖戶購買,不但在合作社流轉的2500多畝耕地上種植青貯玉米,還收購周邊青貯玉米。2017年,他們為2400多戶養殖戶提供商品化的青貯。王青民連續兩年從逄學文的合作社購買政府補貼的青貯包160多噸,供他的1800多只羊過冬。“科右前旗對本旗農牧民購買青貯飼料,給予每噸150元的地方補貼,轉變牧民傳統養殖習慣,提高養殖戶青貯飼料利用率和商品率。”劉文明說。
呼倫貝爾市阿榮旗2017年也向周邊銷售青貯飼料5.7萬噸,緩解了當地的災情。扎賚特旗種植戶通過種植青貯玉米,平均畝產約4噸。在歷史罕見的大旱之年,試點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遼市農牧業局長孫福全介紹,去年遭遇比較嚴重的旱災后,通過實施“糧改飼”試點項目,帶動全市肉牛養殖戶(場)全面種植收儲使用青貯飼料,有效降低了災害損失,促進了草食畜牧業持續平穩發展。
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蘇木黨支部書記梁旭濱告訴記者,全蘇木17個嘎查,糧改飼項目戶2080戶,2017年收貯青貯11.9萬噸,補貼資金446.25萬元。傳統秸稈養牛,能繁母牛年效益為500元/頭左右,而全株青貯玉米養牛,能繁母牛年效益達3000元/頭。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牧民郭海玉養了400多頭肉牛,這兩年旱災,購買青貯喂牛后得到18萬元的補助,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該旗農牧業和科技局長薩如拉說,通過糧改飼項目實施,牛羊日糧中增加了優質青貯玉米的供給量,各項生產性能都顯著提高,抗災能力增強,養殖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在科左后旗查金臺牧場現代農業園區萬畝青貯玉米示范田里,記者看到,實驗示范種植的京科516、桂青1號、文玉3號等20多個青貯玉米品種依次展示。園區黨委書記邢利介紹,示范田平均畝產玉米1500斤的耕地,畝產青貯4噸,市場收購青貯價格330元/噸,種植青貯玉米比籽粒玉米畝均增收420元。同時,與養殖場(戶)建立起利益鏈,實現訂單種植,定向銷售。在去年遭受嚴重干旱的情況下,示范區合作社種植的青貯玉米喜獲豐收,取得很好的示范效果。通遼市各旗依托糧改飼項目,與國家*扶貧相結合,引導貧困戶種植青貯玉米,與收貯企業簽訂訂單,形成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戶收入。科左中旗2017年共有464戶貧困戶種植青貯玉米2320畝,收儲青貯玉米6960噸,按照每噸補貼60元的標準,落實補貼資金41.76萬元,貧困戶人均增加糧改飼政策性收入約320元。
“通遼市全市補貼青貯收儲戶28196戶,通過籽粒玉米改種青貯玉米戶均增收2163元。”孫福全說,2017年4個項目旗享受糧改飼補貼的28196戶養殖戶飼養基礎母牛近20萬頭,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降低養殖成本4680萬元,提高繁殖成活率15%左右,增加犢牛3萬頭,每頭犢按4000元計算,直接經濟效益達1.2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