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蘆柑要走出大山,必須走品牌化發展道路。”順昌縣農業局副局長吳聯崗長期從事蘆柑推廣種植,見證了順昌蘆柑30多年的發展歷史。日前,他見到記者時這樣說。
順昌農業資源稟賦,素有“林海糧倉果鄉”、“中國南方生態綠谷”之美譽。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寬皮桔種植*適宜區和優質甜橙適宜區。
早在1992年,順昌就有不少人帶著順昌蘆柑在外地闖市場,洋墩鄉蘆柑種植戶陳德旺就是其中一個。陳德旺說,那時,漳州蘆柑名氣大,推行大果小果分級銷售,他在北京、唐山等地披著漳州“外衣”銷售順昌蘆柑。“好的次的都以‘統貨’賣,與漳州的次等蘆柑賣相同的價,客戶們明知仿冒,也樂意買。”
而后幾年,順昌蘆柑又穿永春“外衣”。久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有財,曾給永春收購商當過中間商,“幫永春人收蘆柑,一公斤只賺4分錢,那時順昌種蘆柑的,相當于給永春人打工,他們說什么價就什么價”。
“寄人籬下”令順昌蘆柑飽受煎熬,如何改變這一現象?
轉機出現在2005年,順昌縣委、縣政府提出柑橘產業“一主兩輔”的發展戰略,“其中‘一主’便是蘆柑,圍繞‘品種、品質、品牌、品位’做文章,做強做大柑桔特色產業。”吳聯崗回憶說,全縣開始推廣低產果園改造、測土配方施肥、強化抗旱、生草栽培、整形修剪、合理采收等。經幾年努力,順昌蘆柑優質果率從20%多提升到50%以上。
走進仁壽鎮長圳村八字橋金水農場的柑橘示范基地,入口處立著一塊“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范基地”的牌子,標示基地擁有柑橘無病毒苗木栽培技術和蘆柑簡化修剪技術。“仁壽早就在打‘順昌蘆柑’品牌了,這幾年我們的蘆柑賣得很好。”張金水說,*到南京銷售,帶了2萬多公斤蘆柑去,高品質的蘆柑遠不夠賣。
高質量不僅帶來銷量的增加,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2009年-2012年間,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順昌柑橘)標準化生產基地、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全省第三個“中國蘆柑之鄉”……
“為推廣品牌,縣里每年舉辦柑橘節和優質柑橘評選,還以柑橘協會為主體去外地做柑橘推介會。” 順昌縣柑橘協會會長張金水表示,目前,全縣柑橘種植面積近12萬畝,有10家柑橘龍頭企業、81個生產經營主體,注冊商標30多個,其中14家企業、合作社的柑橘基地獲得出口果園注冊登記認證。僅2017年產量11.43萬噸,總產值3.696億元。
“培育順昌柑桔品牌的路還很長,我們相信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讓順昌蘆柑不僅在國內暢銷,還要走出國門,沿著‘一帶一路’銷往東南亞、中東以及歐洲等地區。”張金水對未來滿懷憧憬。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