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陜西延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脫貧“勁旅”
陜西延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脫貧“勁旅”
農業網   時間:2018/8/6 10:23:00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430

  延川縣80%以上的村是溝道村,村民居住分散,養殖業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多數貧困戶因缺資金、缺技術,對養殖業信心不足,再加上產品銷售難,養殖規模越來越小,無法形成長期、穩定的產業。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延川縣委、縣政府瞄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集中培育、提升發展”的思路,積極培育壯大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前延伸建基地、向后延伸接物流,將群眾有效地嵌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鏈,推動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變短期、零散產業為長期、穩定產業。

  延川縣文安驛鎮張家屯村土地條件和產業基礎都比較差。為了改變張家屯村的貧窮面貌,2017年6月,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和“制度引領、項目帶動、村企共建”的思路,張家屯村注冊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社,將農戶土地統*轉后,利用項目資金和村民入股資金,發展山地蘋果1450畝、蔬菜大棚22座,養了上百頭牛、一萬多只雞。

  張家屯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山地蘋果和村民所養的牛量化折股后,交由第三方企業運營管理。企業和合作社按股分紅,其中合作社收益中,村集體預留20%,其余按照土地股、資金股、人口股等股份比例給村民分紅。養雞產業按照“借雞還蛋”的形式,與延川世禮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運營;棚栽產業按照集體所有、有償使用的原則,出租給農戶經營。

  近日,張家屯村*書記馮鑫介紹,通過先后引進陜西果業集團延川有限公司、延川世禮禽業有限責任公司、梁家河大山工貿有限公司等企業,張家屯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已將全村150多戶農戶的近1800畝土地統*轉,村民手中的“散資源”一下子變成了“活資本”。

  延川縣工業園區管委會是張家屯村的包扶單位,管委會主任楊勇告訴記者:“除了果園和養殖產業,張家屯村還規劃建設了22座設施大棚和200立方米沼氣池,由張家屯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管理、農戶以租賃的方式經營大棚,形成可持續的‘棚—沼—畜’綠色循環農業模式,村民也有了可持續的收入。”

  在延川縣關莊鎮十甲村養殖基地,村民胡月身正在大棚內忙著給鴨子喂飼料。看著一只只撲騰跳躍的鴨子,胡月身笑呵呵地說:“我這座大棚能養2000多只鴨子,2017年10月到現在,已經賣了三茬,純收入一萬多元。”

  十甲村*書記賀海濤介紹,2017年7月,北京大鴨梨餐飲集團在十甲村成立了延川知情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年時間,大棚鴨子養殖就成為村上的特色增收產業。

  “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技術員的指導,幾個月下來,我養鴨子已經得心應手了,大棚鴨子養殖是個好產業。鴨子出欄后,專門有人來收購,當天就能拿到錢。”短短幾個月的養鴨經歷讓胡月身嘗到了甜頭,“不僅風險小、投資少,而且收益好,一座養殖大棚每年可以養鴨六七茬,效益十分可觀。”

  延川知情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孵化場、飼料廠、種鴨場、屠宰場、冷庫五部分組成,總投資近6000萬元。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支部+貧困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服務,并與養殖戶簽訂供銷合同,對養殖戶出欄后的鴨子統一收購,解決了銷售問題。

  “目前鴨子屠宰量每天在3000只左右,通過深加工,真空包裝后統一銷往北京。”賀海濤說,“十甲村共有47戶村民從事鴨子養殖產業,有86座大棚,其中貧困戶有六戶12座大棚,鴨子養殖提高了農戶的收入。我們將協助合作社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村里無穩定產業的農戶養鴨子。”

  通過鼓勵、引導農戶加入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流轉,建立綠色種植示范基地、規模農業,目前,延川縣成立農業產業協會16個,培育省級龍頭企業三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32個,帶動1000多戶貧困戶、輻射全縣2000多戶貧困戶增產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