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俺村的店里沒假貨,附近的村里也沒假貨了,與城里大超市的食品一個樣,讓人吃得放心。”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北曹范村的一家食品店里,一位正在購物的李姓居民這樣對記者稱贊食品安全治理的成效。
農村常常是食品安全“重災區”,章丘是如何啃下農村食品店監管這塊“骨頭”的?同行的章丘區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道出了他們的“食安秘籍”。2014年,他們組織執法人員到山區挨家挨戶摸底排查,看到食品店里有不少“三無”產品、過期食品。如何除去這些藏在深山里的食品安全隱患?
要改變現狀,首先得規范。偏遠山區路途遙遠,辦證有困難,很多食品經營業戶處于無證狀態,且法律意識淡薄,要讓業戶成為合法主體,首先得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于是,局里讓相關食藥監所拿上辦證資料,帶著電腦,把“移動辦公桌”拉進了山里。跟業戶講標準、說要求,耐心解答疑問,指導業戶填寫表格,準備材料,*終得到了業戶的理解和支持。
他們上門服務的同時,還嚴把經營主體資格準入關,擰緊食品經營許可準入“安全閥”。場地布局、設備設施、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制度是否執行、是否存在過期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包裝及標簽標識是否管理規范等,都要經過執法人員嚴格規范的現場核查。符合許可標準的,才準予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證。不符合標準且拒不整改的業戶,堅決予以取締。
不僅僅是山區,2017年,章丘區食藥監局在全區農村中開展了創建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動。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以證照公示好、經營環境好、自律行為好、食品質量好的“四好”為標準。他們逐戶考評,符合標準的予以頒發“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公示牌。今年4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相關專家調研章丘農村食品安全后說,章丘以標準示范點為模板,以“小頭”帶“大頭”,帶動全轄區內食品經營業戶向示范店學習,極大地促進了農村食品安全的整體提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