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忻州市政協組成調研組,在市政協副主席高志偉帶領下,對當地香瓜種植建設以及管理情況進行調研。全國政協委員、山西晉劇院藝術總監栗桂蓮一同參與了調研。
山西省忻州地處忻定盆地,三面環山,中、西部為河谷平川,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土壤中含有鹽堿等多種有機質,自古就有種植香瓜的習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種植手法,使這里產出的香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頗受百姓喜愛。每年夏季,忻州沿線種瓜、售瓜、瓜田采摘已成特色,形成了獨特的瓜果市場,被當地百姓和過往食客譽為“瓜鄉”。
6年來,忻州積極探索“農業+扶貧”的新路徑,成為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助推劑,收益覆蓋重點貧困村絕大多數貧困戶。當地種瓜形成了特色農業,整體推進以農業園區帶動、企業帶動、支持貧困群眾自種自養為主要內容的產業扶貧。全市參與的各類農業園區(基地)百余個,參與產業扶貧的農業經營主體越來越多,帶動貧困村近百個,帶動貧困戶近千戶,特色種植高效產業蓬勃興起。
近年來,農業產業扶貧作為幫助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的重要方式給貧困群眾帶來了切實收益。在產業扶貧中,解決了許多問題。示范戶馮永安是忻府區*個吊蔓栽培試驗成功的種瓜能手,他的盆栽香瓜技術要點是換土吊蔓栽培、蜜蜂授粉、合理整枝,作為代表他當年和所有農民通過努力學習科學種植技術知識,大棚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采用立體式種瓜,達到了早上市、掛果時間長的目的。忻州已連續4年舉辦香瓜文化節等各類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振興,農業園區參與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觀念制約,市場競爭意識不強。受主觀或客觀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忻州市大市場、大流通、高效益的產業發展觀念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發展意識不強,停留在自銷而非外銷為主的狀態。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沒有充分地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找市場的超前意識較弱,合作商家不多,訂單產業較小。品種不優,產品不能均衡上市。目前忻州市種植業中以玉米、瓜類為主,雖初具規模,但沒有形成一定的品種優勢,種類過多和分散經營無法形成農業品牌,大大限制了有優勢的特色產品的發展。各業務部門對栽培品種的搭配不盡科學,因地引種的格局還沒完全形成,造成了農產品跟不上市場需求的現象。品牌淡薄,優勢未能充分發揮。產品至今沒有在市場上打出一個響亮品牌。種植產業化程度低,在規模實力、經營素質、資本運作以及對風險承擔等方面處于劣勢。基礎不扎實,建設不匹配,后勁不充足,實現科學化管理、信息化引導、市場化經營有很大的困難和制約。
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調研組建議:
轉變思想觀念,創新產業大思路。要積極以項目建設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正確引導農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試驗與推廣應用力度,擴大生產經營領域,全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開辟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加大結構調整,尋求產業新發展。緊緊依靠科技支撐,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以品種調新、質量調高、結構調優、鏈條調長為重點,全面提升質量和效益。根據區位特征進行科學論證,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產銷對路的品種,在鞏固目前成效的基礎上,逐步延伸優勢領域,引進科學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儀器,規范農藥、種子經營行為。
發揮龍頭帶動,加快產業化進程。培育和壯大一批市場開拓、技術開發和籌融資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充分發揮“領著農民干”的帶動效果,讓許多農村勞動力轉移創業就業,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典型引導作用,激發廣大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加快產品流通業發展,盡快培育有較大能力的購銷、貯運、保鮮能力的企業,以流通促生產。在周邊地區建立外埠銷售網點,拓寬渠道,以大市場、大營銷、大流通促進產業大發展。
強化服務職能,提供可靠真保證。業務部門要建立一套預防和抵御自然災害的有效保障方案,指導幫助農民提高應急抗災的能力,組織帶頭人和能手外出學習考察,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人才。農業部門要加強產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準確把握市場走向,組織參加山西農博會、舉辦農特產品與北京客商超市對接會,穩步推進農村電商,建設地方特色館,開展線上線下電子商務對接活動,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