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協召開十二屆三次常委會議,圍繞“實施質量強農戰略,推進湖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協商議政。湖北副省長童道馳及13個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建議,與常委們互動交流。與以往不同,會議材料里多了一份“問題清單”——《實施質量強農戰略,推進湖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建議》。這份4900字的建議稿分析了湖北省在實施質量強農戰略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從調結構、促融合、建規范、強支撐四個部分,提出了44條具體建議。
湖北是農業大省,自古有“湖廣熟,天下足”、“魚米之鄉”的美譽,農業在湖北省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湖北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質量強農戰略,對實施荊楚農優品工程,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等進行部署。
湖北省政協將“實施質量強農戰略,推進湖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今年協商議政的重要內容,在常委會議召開前,組織委員開展了深入調研,并根據調研成果起草《實施質量強農戰略,推進湖北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若干建議》供會議分組討論,旨在進一步提高議政質量,推動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農產品供給結構不夠優、農業競爭力不夠強、農業生產方式不夠綠、農業比較效益不夠高、農業基礎支撐不夠硬。”童道馳作情況通報時直言不諱。
“湖北茶葉產量和面積均居全國第三位,但2017年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與湖北無緣,有一部分茶葉成為省外品牌的原材料。”政協委員劉順國擺出問題。
農業有效需求供給不足,質量問題是關鍵。常委們認為,湖北生態良好、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要發揮好,必須大力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加快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蛋鴨養殖的小農狀態、水禽加工企業‘大群體、小規模’等困難,制約著品牌的壯大。”作為食品企業*,省政協委員胡秀容提出。
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多但規模不大、鏈條不長,精深加工比例不高,農業休閑觀光和文化體驗功能不強等問題。常委們建議,要把三產融合發展作為湖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在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也是“易碎品”。常委們認為,要高度重視農業的規范化建設,強化標準化、品牌化、安全化再造。
全國政協委員梁鳴建議,加強對水、土等農業生產環境的動態監測和管控,強化農業投入品管控,推進標準化生產,要以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為重要抓手,統籌考量區域環境承載力和物質循環配置機理,系統建設“單個企業循環—園區線循環—區域面循環”三級循環農業體系。
當陽市政協主席孫照玉建議,建立覆蓋全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標準化基地、主要農產品種養基地等納入追溯系統,加快建立“產地有準出、產品有身份,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追蹤”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與會常委們提出,盡管湖北省已出臺不少有關質量強農的政策舉措,但政策體系和制度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要緊扣“錢、地、人”三大要素,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