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然而,鄉村振興不僅包括經濟增長、收入增加、治理轉型,還包括科技發展、教育進步和文化復興等,內容包羅萬象,工作千頭萬緒。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條件、民情風俗等都不盡相同,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因此,鄉村振興沒有固定套路、統一模式,只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異化路徑,才能推動農業全面轉型、農村全面發展、農民全面進步。
就目前而言,廣西屬于農業大省區,*產業、農村人口比重還比較高,農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對較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緊扣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靶向施策,*發力,方可依靠區情作出“廣西注解”,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興,百業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走出廣西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關鍵是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廣西自治區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已建立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比如,糖料蔗產量占全國的60%以上,蠶繭產量占全國的一半,柑桔、芒果、火龍果、柿子等水果產量居全國*位,蔬菜總產居全國前列,是全國重要的秋冬菜生產基地,等等。廣西自治區發展特色農業基礎好、潛力大,具有特色優勢、規模優勢和生態優勢等多重優勢,但也存在品牌短板、加工短板和市場短板。比如,今年廣西荔枝大豐收,但由于保鮮技術和精深加工跟不上,在一定范圍內出現了“果賤傷農”的現象。據了解,廣西自治區農產品加工水平較低,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40%左右,果蔬、畜禽、水產品深加工率不到10%。
短板就是空間,差距就是潛力。進入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農產品供求關系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發展導向由增產導向轉變為提質導向,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流通和產業組織形式。發揮優勢、抓住機遇,加快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必將為廣西自治區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成為了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要牢牢把握“質量興農、效益優先、綠色導向”的原則,以特色優勢為抓手,以一二三產融合為核心,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平臺,著力打好“特色牌”“綠色牌”“長壽牌”“富硒牌”,優化提升農產品品質,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推動產業由傳統種養型向加工型轉型升級,讓農業發展邁向現代化的“快車道”。同時,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培育旅游、電商、民俗文化、手工業等鄉村服務業和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工結合、農旅結合、農商結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全力打造鄉村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為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更多資金傾斜、資源投入、政策支持,需要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鄉村工作者共同想招、協同發力,需要把改革與創新貫穿在農業農村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如此,希望的田野就會不斷生長夢想,廣袤的鄉村將會上演更多精彩,鄉村振興定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