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糧食供需現狀(圖)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糧食供需現狀(圖)
農業網   時間:2018/8/8 14:49:00  來源:期貨日報  閱讀數:720

糧食

  我國是農業大國,盡管我國糧食產量已實現“十二連增”,但受到全球經濟發展狀況不佳、全球需求疲軟等影響,我國糧食出現了高產量、高庫存量的現象。在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的主要矛盾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突出表現為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線。

  因此,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從糧食供求方面入手,只有充分了解糧食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狀況,才能找到矛盾所在,才能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供求現狀

  近些年,我國糧食市場出現嚴重的糧食產量高、進口量高、庫存量高的“三高”現象,使得糧食的供給結構畸形,造成嚴重的供需失衡現象。

  首先,我們來看看近些年我國糧食的產量情況:一是2009年之后,我國糧食產量增長幅度提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從2008年開始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所以糧食產量增幅較大;二是近12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處于持續走高狀態,其中2015年達到*,產量達到62143.92萬噸,比2014年增加1440.8萬噸,增長2.4%,可見我國糧食產量增速驚人;三是2016年糧食產量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然處于高位,其中2016年有所下降是由于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的影響。

  其次,我國糧食進口量高。由于一些糧食品種的經濟效益欠佳,種植面積開始不斷減少,從而使得供給滿足不了需求。加之一些糧食品種的種植成本高于國外,價格相應比國外的價格高出不少,造成高進口量的事實。

  *后,我國糧食庫存量也是居高不下。自2012年起,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供過于求,糧食庫存處于持續增長狀態,到2015/2016年度三大主要作物的期末庫存共計達到2.3億噸,其中玉米期末庫存約為1.53億噸,稻谷期末庫存約為6900萬噸,小麥期末庫存也達到1800萬噸。

  另外,我國能取得糧食持續增產的佳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國采取的粗放式的生產經營方式,即無節制地亂開墾土地、過度使用化肥,通過過度消耗土地來提高單產水平,這種破壞性的方式使土地的有機物含量明顯減少,土地受到了毀滅性傷害。加之近年來根結線蟲主要通過幼苗的移栽和農具等途徑傳染繁殖,大多農戶不僅采用氫胺、石灰或者一些不符合農藥等級標準的藥劑悶棚,而且還有一些農戶不按照有機肥、生物菌肥等的均衡配比使用,這些行為都可能造成土壤結塊、糧食作物減產等后果。

  結構現狀

  目前糧食品種結構供求失衡主要表現為,玉米積壓較多,大豆嚴重短缺。在品質方面,普通品質的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甚至有所剩余,而高端品質的農產品比較短缺。據統計,我國玉米和稻谷產量連年增加,產需有余。再加上價格低廉的高粱、大麥、木薯干等玉米替代品大量進口,以及各種低價大米的進口,擠壓了國內市場,加劇了稻谷、玉米的結構性供求矛盾。另外,由于我國大豆生產效益甚微,種植面積不斷萎縮,逐漸不能滿足消費需求,所以不得不增加進口量,2015年、2016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非常高,分別是8169萬噸和8391萬噸。

  另從糧食的區域供求不平衡來看,一方面,南北方供求失衡。長久以來,我國糧食主產區逐漸從東南向東北移動,糧食從南方運向北方的現象已轉變為從北方向南方運輸,所以南方糧食供給不足,北方糧食供給充裕。

  另一方面,主產區糧食過剩,而主銷區略顯不足。糧食供給地區主要表現出東北和內蒙古的玉米過剩,南方的早秈稻過剩,而糧食主要銷售區出現備糧不足的現象,如主要的用糧單位飼料單位、淀粉加工單位等都出現儲糧不足的現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g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