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甘肅紅古區:西瓜田里話豐年
甘肅紅古區:西瓜田里話豐年
農業網   時間:2018/8/8 15:51:00  來源:甘肅經濟網  閱讀數:442

  西瓜地里西瓜香,西瓜豐收采摘忙。濃濃夏日,烈日炎炎,正是吃西瓜的好時節。連日來,來自甘肅省內外的客商絡繹不絕地來到蘭州市紅區米家臺收瓜,一車車“米家臺”品牌的西瓜走向了甘肅、青海等各地。

  西瓜豐收銷路不愁瓜農笑

  仲夏的米家臺天高云淡,微風習習。放眼望去,沐著陽光的西瓜如金疙瘩一樣橫臥在碎石地里,采摘工們站成一排,用接力的方式將采摘下來的西瓜傳遞到地頭的收瓜車上,田野間到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人群中不時傳出的歡笑聲伴隨著豐收的喜悅在田間激蕩。

  “這里的旱砂西瓜味甜,汁多,口感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這次已經是第二次到這里來收了,今天拉了3噸。” 來自青海循化的客商李先生一邊忙著拉運西瓜,一邊對記者說。

  56歲的張成才是這塊西瓜地的主人,他顯得格外忙碌,一會兒他和摘瓜工們一起采摘西瓜,一會兒又操心著稱重、裝車。趁著忙碌的間隙,張成才和記者一起蹲在地頭,“侃”起了他的旱砂瓜。

  “我們是3月份栽種了34畝西瓜,現在一大半已經賣出去了,畝均產量7000斤左右,收購價格每斤0.5-1元之間,收益預計能達到十五六萬。”據張成才介紹,去年他在米家臺栽種了100多畝的蘋果樹和梨樹,因為果樹近三年內還都不能掛果,所以就又套種了西瓜、郁金香、向日葵等農作物。盡管額頭上掛滿汗珠,但滿臉的笑意掩飾不了張成才收獲的快樂。

  幫扶單位真“幫”真“扶”解難題

  談到種西瓜,張成才可是個地道的“土專家”,年輕的時候他就在紅古區馬家臺種西瓜,由他種植的馬家臺西瓜曾獲中國第四屆藝術節金獎、甘肅西瓜博覽會金獎等重量級榮譽。

  2016年,在承包了米家臺的荒地之后,他又在這里開辟了自己的“新戰場”。

  滿懷著收獲的憧憬,*批“米家臺”牌西瓜在去年秋天喜獲豐收。讓老張沒想到的是也許真是應了“萬事開頭難”那句話。由于米家臺以前沒有種植西瓜的歷史,西瓜品牌效應基本為零,而西瓜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只認“老牌子”, 導致40多萬斤的大西瓜無人問津,嚴重滯銷。多年的“土專家”遇到了在之前根本就算不上問題的問題。

  “當時我拉著西瓜去海石灣蹲了三天,結果連飯錢都沒賣出來。”望著滿地賣不出去的西瓜,張成才心急如焚、一籌莫展,一年來的辛勤耕耘眼看就要泡湯了。

  “關鍵時刻,是我們村的幫扶單位——紅古區檢察院的干部們給我幫了大忙。”張成才滿懷感激地回憶說,在了解到他的西瓜滯銷以后,檢察院的干部們先是自己買 ,你要10個,他要20個,然后干部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發賣西瓜的消息,再就是利用各種渠道介紹熟悉的人前來購買。漸漸地生意有了起色,田間地頭來收瓜的車也多了起來,*終40多萬斤的西瓜被銷售一空,老張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

  “感謝檢察院的好干部!要不是他們,我家的西瓜就要爛在地里了,他們為我們老百姓做了實事、好事,我真是一輩子都忘不了! ”張成才說,以后有了檢察院幫扶干部的關心,不管干什么心里就有底了,沒啥擔心的了。

  “致富能人”引導村民抱團致富

  這幾年,依托農業種植,張成才和當地群眾不但把飄香的瓜果送進了大城市,越來越多的農民也在張成才的帶領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紅古區檢察院的幫助下,村民聯合成立了農村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人均收入達到18000多元,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了!近幾年通過發展旱砂農業,小伙子們沒空坐在桌上打牌打麻將了,婦女們沒空在門口巷道扯閑話了。大家都在發展特色產業種植中你追我趕,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和收獲著自己的未來,沉浸在靠雙手賺錢致富的甜頭中。

  “我們從種瓜開始,一直就沒閑過,工資按月發放,我是長期工,每天100元。算一算,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我很開心,也很滿意!” 紅古區紅古鎮旋子村村民張英福說。

  站在收獲的田野上,張成才信心滿滿。他說,今后他將以西瓜基地為基礎,打造農家樂采摘、農事體驗項目,發展生態休閑農業,那時將帶來更多收益,帶領周圍更多的農民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