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肇慶的巖前村,已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變為特色民宿、酒吧聚集地;博羅的鄉村舊校舍,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禾肚里”民宿;丹霞山腳下的瑤塘新村全村44戶辦起了民宿,原本“臟亂差”的形象變身為“旅游村”……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廣東鄉村旅游正沿著一條有特色、有前景的方向前行,一個個美麗鄉村正從規劃變為現實。
鄉村旅游悄然興起
廣東是旅游大省,更是鄉村旅游大省。根據廣東省旅游局近期發布的《廣東鄉村旅游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省接待鄉村游游客超3億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人數的一半以上。
談起鄉村旅游,不少游客告訴記者,看慣了城市中的風景,對于鄉村原汁原味的自然風情很感興趣。正在肇慶七星巖景區游玩的張女士告訴記者,以前來肇慶旅游她喜歡住星級酒店,現在更喜歡親近自然的鄉間民宿。記者跟隨張女士來到巖前村,這里是星湖邊上的一個小村落,與想象中的農村完全不同,臨湖的民房全部改造成了民宿、酒吧和各式商店。映襯在星湖的美景下,小村落傳出藝人的說唱音樂,帶給游客別樣的體驗。據村民介紹,近幾年不少投資人來到這里開民宿,一些民宿還成了網紅店,以漣岸湖居為例,周末常常一房難求,房價賣出千元也不足為奇。
而遠在惠州博羅的“禾肚里”民宿正上演著舊校舍變廢為寶的傳奇。據該民宿創始人介紹,當初租下破舊校舍和附近的田地時,還被村民笑話。如今禾肚里正像它的名字一樣,屹立在一片翠田之上,古樸的氣質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禾肚里的發展,也給村民帶來了租金和游客生意。據當地村民介紹,通過向游客出售農產品,他們有了額外收入。
粵北丹霞山腳下的瑤塘新村也是廣東鄉村旅游發展的典型。據了解,全村44戶人家均辦起了民宿,其中過半數是村民自主經營。
政策扶持為民宿主解憂
公開數據顯示,廣東鄉村旅游人數雖多,但平均在鄉村停留時間只有1.44天,遠遠落后于世界鄉村旅游發達國家日本的8.4晚。因此,大力發展鄉村民宿,豐富游客鄉村體驗,“把客留住”成為廣東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方向。
7月,廣東發布了《廣東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塑造“粵美鄉村”全域旅游大品牌,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有了政策指引,廣東鄉村旅游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截至目前,在鄉村旅游示范品牌的創建方面,廣東有24個創建單位開發了3A或4A級鄉村旅游景點,49個創建單位打造了旅游特色鎮(村),35個創建單位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鎮、點),4個創建單位打造了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25個創建單位正在制定或出臺了鄉村民宿管理政策措施,48個創建單位積極打造了鄉村旅游特色產品。
走訪中,不少民宿主告訴記者,比盈利更重要的是政策扶持。雖然,不少廣東民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有很多民宿沒有合法身份,同時持有營業執照、稅務、消防、餐飲等證照的寥寥無幾。“這意味著投資風險很大,一旦被說不合法,那么上千萬的投資可能會打水漂。”廣東一家民宿主表達了對政策的渴求。
這一尷尬局面或將打破。在《廣東省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到,在打造“粵美鄉村”過程中,廣東將指導成立廣東省民宿協會,制定廣東省民宿管理辦法和相關標準,組織開展民宿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并建成一批“金宿”和“銀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