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進金剛臺農業生態園T形采光大棚里,一串串烏黑亮麗、緊實飽滿的葡萄掛滿一排排整齊的葡萄架,慕名前來的100多名游客正在現場采摘葡萄。
“這個生態園的葡萄特別好吃,去年來西河漂流買了30多斤,今年還要多買點。”正提著籃子,拿著剪刀采摘葡萄的安徽游客李女士微笑著說。
該生態園位于河南商城縣金剛臺鎮河口村,這里是去國家4A級景區西河景區和貓兒峰景區的必經之地。該生態園流轉土地600余畝,由生態采摘園、散養雞場、水面養殖區、水稻種植區及休閑接待區等組成。生態采摘園區種有葡萄、桃子、石榴、梨、大棗等10來種水果,其中*多的是葡萄,有120多畝。這里的葡萄有早夏、夏黑、甬優、巨玫瑰、金手指、陽光玫瑰、小米粒等7個品種,可以從6月底一直采摘到11月底。
“我們的葡萄是純綠色產品、口味純正,根本不愁銷路。我們與西河景區有合作,憑他們的小票,游客可以免費采摘兩斤葡萄。我們還通過電商銷售空運到北京、西安等城市,甚至還賣到了新加坡。當前正是葡萄采摘的旺季,每天都有上千名游客來這里采摘。”生態園負責人呂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據介紹,事業有成而又有著濃厚家鄉情結的呂勇2016年開始返鄉創業。經過多方考察,他流轉土地發展綠色農業。
“家鄉人的生活水平與北京等大城市還是有很大差距,一人富了不算富,父老鄉親們都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了那才得勁兒。”憨厚樸實的呂勇微笑著說。
據呂勇介紹,生態園成立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輻射帶動周邊4個村121戶群眾參與發展種植養殖3000余畝,戶均年收入8000元以上,并帶動24戶貧困群眾通過入股分紅、流轉土地、在園區務工等方式,戶均年增收2600元以上。園區主打生態品牌,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用工需求量很大,每年付給附近農戶和貧困群眾的務工工資就達70多萬元。
“我常年在這里干點手工活,80塊錢*,一個月可以掙2000多塊。我們年紀大了,外出不好找活兒干,在家門口錢也掙了還可以照看孫子孫女上學,過去哪有這么好的條件!”正在鋤草的貧困戶彭仁義滿足地說。
呂勇能由一個門外漢變成了種養能手,得益于金剛臺鎮對口幫扶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對他的幫助。省農業科學院免費為他提供種苗和種養技術指導,還準備在生態園建試驗基地。
下一步,呂勇打算再多流轉些土地,擴大種植規模,還準備建賓館,開農家樂餐館,為游客提供采摘、休閑、垂釣、農耕體驗、田園觀光等多方位一條龍服務。他還打算對葡萄、桑葚等水果進行深加工,做成葡萄酒、葡萄醋、桑葚酒等,以提高產品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我堅信發展綠色農業將來一定大有‘錢景’,未來的農村一定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未來的農民也一定是令人羨慕的職業。隨著生態產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我也會帶領更多的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說起未來的發展呂勇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