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浙江寧海認真貫徹落實“兩山”理念,緊扣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初具成效。通過“晝訪夜談·蹲點破難”系列調研活動,我們走訪了一批如桑洲南嶺村這樣村莊環境優美、發展方向清晰,但產業發展尚未成熟的“轉型過渡村”。桑洲南嶺村是寧海乃至寧波南部*偏遠的山村,但是資源很豐富、潛力很大,如果南嶺村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將對其他地方的鄉村振興提供積極經驗。現在桑洲南嶺村正在加快挖掘潛力,走出一條不忘本來(立足自身資源)、吸收外來(引進工商資本)、面向未來(運用市場化、“互聯網+”思維)的美麗蝶變之路。
一、基本概況
南嶺村位于寧海縣桑洲鎮嶼南山崗,是聞名省內外的桑洲油菜花基地,被游客和網友譽為三月中國*美的九大景區之一。南嶺村由南山章和六峰兩個自然村組成,區域面積1.5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524畝,山林1705畝,村民301戶共765人。近年來,南嶺村先后獲評寧海縣“鄉村旅游發展先進村”、寧波市“*潔美村莊(提名獎)”、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寧波市首批“3A景區村莊”等。
二、發展現狀
1、村容村貌發生蝶變。近年來南嶺的村莊建設是循序漸進、穩步向前的,該村充分利用了“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精品村”“美麗鄉村示范村”等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資金近1000萬元。一是通過拆危房、拔糞坑、除廢棄、清溝渠、整立面等整治措施,村莊環境由原先的“臟亂差”轉變為“潔凈美”;二是通過修建村民活動中心、生態公廁、村內道路、路燈照明等硬件設施,村級公共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三是通過規劃設計,建了休閑活動廣場、景觀池塘、光景平臺、游步道等旅游設施,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基礎。
2、產業發展初步成形。南嶺村域范圍500余畝梯田油菜花的生態資源以及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吸引了較高的人氣,年到訪游客20余萬人次,逐步形成了集鄉村觀光、休閑旅游度假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一是配合上級政府舉辦油菜花節等節慶活動,為餐飲、農產品銷售搭好平臺,目前已連續舉辦了七屆油菜花節及央視美麗鄉村快樂行、茶藝賽品茶會等活動;二是利用村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古民居,引進社會資本開發精品民宿,目前全村已有4家精品民宿、客房50余間,社會資本投入約2500萬元,2017年營業額300萬元;三是依托文旅公司、精品民宿等平臺對當地農副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銷售,提高附加值,拓展鄉村旅游產業鏈。目前已有都市田園、玩轉南山等項目在建開發。
3、集體經濟出現量變。南嶺村充分利用開發紅利,在“村委承租、政府招商”的精品民宿聯合開發模式下,將經營收益轉化為集體固定資產增值,逐步形成村集體出地、政府出項目政策、社會資本出資金的良性循環共建模式。南嶺村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0余萬元,同比增長60%,且茶園、果林等原有集體發包收入占總收入10%以下。
4、基層隊伍戰斗力增強。南嶺村以基層黨建為抓手,夯實干部隊伍,為村莊整治建設、鄉村旅游發展、集體經濟壯大等重點領域工作提供了*強執行力保證。一是近兩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均一輪完成、高票當選,村班子交接平穩有序。二是對拆遷、土地征收、民宿開發承租等難點工作,鎮村干部均齊心協力,搶抓完成,在短時間內跑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南嶺加速度”。三是社會層面有序穩定,鎮村干部排解矛盾糾紛,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村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三、存在問題
1、業態不夠豐富,農旅產業鏈過于單薄。目前南嶺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在餐飲、住宿方面已成規模,但是圍繞高質量的休閑度假旅游仍有較大的差距:一是缺少休閑娛樂配套設施,如水果采摘、親子樂園、垂釣燒烤、咖啡酒吧等業態有待發展;二是缺少旅游附加產品的開發銷售,如當地特色的砌石工藝如何轉化成文旅、文創產品仍有待破題,既可提升桑洲休閑旅游的內涵,又可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2、核心競爭力不強,旅游品牌缺位。核心競爭力可以來源于稀缺的資源、創新的產品、品質的服務,一旦形成就會成為持續發展的動力。南嶺村的油菜花景觀、精品民宿等旅游資源仍屬于基礎資源范疇,其可替代性高、市場競爭程度高的發展模式容易喪失吸引力。目前南嶺鄉村旅游的產品創新度不高,服務品質普通化,仍未形成一個休閑度假旅游的核心品牌,沒有解決游客“為何而來、來干什么”的旅游需求的理念,尚不能適應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要求。
3、人口外流嚴重,人力資源匱乏。南嶺村目前只有戶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村內,且多為老年人。該部分群體的文化程度、專業技能較低,無法為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提供足夠的人才要素保障。同時,南嶺村處于鄉村發展的起步階段,吸引外來專業人員較少,尤其是文旅產業的創業、投資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4、農戶參與度不高,全民營銷的氛圍尚未形成。當前,南嶺村鄉村旅游從經營者角度分類主要有外來社會資本主導經營、合資合作經營、農戶個體經營等方式。由于當地農戶在資金、技術、知識等方面的不足,只能從事農家菜館、小吃攤販、土特產銷售等,且經營農戶在當地比重較低,全民營銷旅游的氛圍并未形成,造成“少數人熱火朝天,多數人隔臺看戲”的局面,不利于南嶺村全時全域旅游的發展。
四、對策建議
1、構建全產業鏈體系。要圍繞資源稟賦,*限度地破除鄉村旅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固有障礙,實現全域全時旅游發展,讓鄉村資源全面開發、價值*化,*終實現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雙贏局面。
2、謀劃鄉村旅游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鄉村旅游開發要立足當地,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要挖掘鄉村獨有的資源,包括山水田園、民俗風情等;同時還要挖掘與周邊其他鄉村的比較優勢,比如相對規整的地形、相對便利的位置等。在此基礎上,做好頂層設計、系統規劃,把優勢做成強勢、做成品牌。
3、建立健全鄉村發展招才引智的體制機制。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多的人才、項目將流向廣大農村。要為鄉村發展“筑巢引鳳”,加大政策扶持、人才獎勵等政策的覆蓋面和執行力,提供足夠的要素保障,將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紅利完全釋放到農村。政府、社會層面均要建立人才流向鄉村基層的導向機制。各鄉村要營造家鄉歸屬感、榮譽感的濃郁氛圍,積極引導本地*外出群體回歸家鄉施才創業。
4、建立當地村民的培養體系。很多地方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當地農民都是土地、房屋流轉之后就被排除在外,只獲得較少的租金或股金,并不能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開拓產業思維、提升商業素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當地社會及村民轉變思維獲得發展的能力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其中尤以建立當地居民的培養體系為重中之重。要讓村民通過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實踐、理論提高、技能培訓等方式,完成從小農生產者向現代生活服務提供者的轉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