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近一年的打造,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鄉村十八坊”正式開街。走進“鄉村十八坊”,青磚、灰瓦、木門,精心栽種的綠樹間,回廊蜿蜒、流水潺潺,一派典型的川西民居和鄉村林盤景觀在游人如織中閃亮登場。
戰旗村黨總支委員易奉陽介紹,“鄉村十八坊”的開街,不僅讓村里的傳統匠人有了展示平臺,還可以解決村民就業和增收問題,同時也增添了新旅游景觀,為戰旗鄉村的振興發展注入了更深內涵。
像戰旗村的變化一樣,統籌深度推進鄉村振興,郫都區一直在路上。尤其是今年春節以來,伴隨著全國、全省和成都市鄉村振興蓬勃發展的趨勢,位處鄉村振興改革發展前沿的郫都區著力深度探索,“趟深水”“抓改革”,積極勇于探索發展新路。
“緊扣‘領、創、改、治、富、美、育、文’八字,郫都努力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郫都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總體謀劃、全面推進基礎上,郫都區正努力抓好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以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為目標,著力布局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
放大“戰旗效應”以戰旗為核心加緊打造“泛戰旗片區”。
近日上午,滿載著參觀團的幾輛大巴車開進戰旗村。在村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觀人員詳細了解戰旗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經濟發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等鄉村振興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戰旗村已接待游客40萬人次。
“春節過后,這半年以來戰旗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不僅僅體現在人流上。”易奉陽介紹,四川“新土改”“*槌”——總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第5季·香境項目暨戰旗村商業街于4月正式開街,面積6300平方米的配套鄉村酒店也將于今年“十一”長假前正式營業,不僅如此,戰旗村與郫都區國有投資平臺以及四川村社發展促進會一起合辦的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學院也正式掛牌并運營,將制定個性化課程,協同專家學者為鄉村振興培養人才隊伍。
不只是一個戰旗。戰旗村成為“網紅”和鄉村振興地標的背后,是郫都區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實踐。
目前,在郫都,“戰旗效應”正一步步放大和輻射,在更廣泛的區域,一個個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加快聚集。郫都區正以戰旗村為核心,聯合橫山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等周邊2.6平方公里區域,規劃建設1+4泛戰旗鄉村振興示范片,積極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目前,我們已經啟動籌建戰旗景區管委會和國家4A景區創建工作,計劃于今年10月底前完成申報。”郫都區旅游部門負責人表示。
郫都區委鄉村振興辦負責人介紹,郫都區正編制《泛戰旗片區“三卷四區”建設方案》,依托柏條河、錦江綠道唐昌段構建巴蜀農耕文化長卷,依托沙西線兩側、都江堰精華灌區構建首灌區田園長卷,依托柏木河濕地水生態構建天府慢生活休閑長卷。
在鄉村振興中,郫都正充分放大自身優勢,以更寬廣的視角,突出“水旱輪作與鄉村林盤保護”主題,積極申報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打造稻魚共生、稻油(菜)輪作特色農業主題公園,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郫都區將以戰旗村為核心,著力打造集考察研學、參觀游覽、商務會議、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而這樣的構想,正在迅速行動起來。郫都區唐昌街道金星村,以川西林盤修復為主題的呂家院子正加緊打造。“將引進豆瓣宴、豬圈咖啡、菌湯火鍋和手工煙制作等,項目將于八月底前正式投運。”郫都區統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創新合作機制,以川西民居風格保護和修復林盤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展現傳統川西農耕文明?,F,包括鄉愁、綠水青山等,這些都是鄉村區別于城市,更有吸引力的價值。”
郫都區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高起點規劃建設“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著力探索郫都特色和示范效應的鄉村振興之路,奮力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書寫郫都鄉村振興新篇章。
“綠色戰旗·幸福安唐”118平方公里鄉村振興博覽園呼之欲出。
綠城理想小鎮集團、四川省農業會展集團、中交西南投資發展簽約郫都區,將投資200億元在安德街道建設國際川菜小鎮,打造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國際川菜交流推廣中心和國際川菜美食文化旅游目的地。
“項目核心區用地范圍幅員約5190畝,重點建設成都鄉村振興博覽館、川菜嘉年華、國際食品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川菜品牌創意和技術推廣、配套國際社區以及農業種植觀光示范基地等內容,以實現全景體現川味生活,助推全球川菜之都的建設。”安德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郫都區安德街道,是中國*一個川菜產業園所在地,也是成都市打造的66個重點產業園區之一。
可以看到,在郫都區鄉村振興的重點觸角,不僅僅局限于戰旗村所在的唐昌街道,更拓展到包括安德街道這樣的優勢區域——連片打造“安德—唐昌片區”,打造1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博覽園,而郫都全域面積為438平方公里,該重點區域將囊括郫都區鄉村面積的絕大部分。
據了解,郫都區正按照多規合一、產城融合、保護開發并重的發展理念,對安德、唐昌街道片區實施連片規劃、整體打造、分步推進,規劃建設“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和產業功能區、特色小鎮、新型社區、林盤聚落等示范項目,布局打造農村文化廊、民風廊、文化園等展覽陳列區,集中展示現代農業文明成果和成都市鄉村振興發展成效和改革歷程。
“打造沙西線、郫彭路、安唐路、新團路4大鄉村振興示范線,形成以戰旗村、青杠樹村等為核心的8大鄉村振興示范片,21個‘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幸福社區’田園綜合體、34個特色川西林盤聚落群,構建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休閑體驗、鄉村旅游等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生態圈,推動全域鄉村振興,打造農民幸福家園、市民休閑公園、游客度假樂園。”郫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搶抓逆城鎮化機遇,更多鄉村振興力量帶來蓬勃發展活力。
近日,郫都區安德鎮安龍村,來自成都市區的廖明人投入500多萬元,租下村里上千平方米的村集體閑置用房和村民用房,對其打造的名為“水韻安龍”的川西林盤式鄉村民宿進行*后的收尾裝修,以備月底前正式開門迎客。
“我們租下村民閑置住房,按照鄉村高端民宿的標準來進行裝修打造,同時還吸納村民參與管理,促進村民增收。”廖明人說。
而在村頭另一側,設計師李群鴿搞起了鄉村田園秀場。“轟趴”式的特色建筑矗立在稻田之間,外形呈線條明顯的幾何形狀,色彩卻是一派灰瓦覆蓋的川西民居樣式,不遠處的稻田阡陌上矗立著一面巨大的電影屏幕,清風中一陣蛙鳴蟬鳴聲此起彼伏——“這是一個個性化的田園秀場,區別于傳統農家樂和酒店,我們將面向城市高端人群,提供一個心靈棲息的空間。”
而隨著李群鴿項目的入駐,蜂巢咖啡、鄉村豆花、便利店等業態也產生連鎖反應,隨之一一入駐,正一點點地改變安龍村的生活場景。
安龍村黨總支書記梁繼松介紹,城市資本下鄉,不僅讓上千平方米的村集體閑置資產和80多套空余村民房屋的存量資產得以盤活,還改變和提升著安龍村鄉村旅游的品質,為安龍小盆景和有機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安龍村,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多個鄉村振興項目入駐郫都——總投資達50億元的陌上花開生態農業綜合示范項目,圍繞農業種植、農產品營銷、文旅、農莊等,正打造大地景觀,體現川西林盤風貌,形成“產村相融”的現代生態農業綜合體;郫都依托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云橋圓根蘿卜品牌效應,與“京東云創”等服務平臺和“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渠道合作推介綠色有機農副產品,努力實現農特產品“買進全川、賣向全球”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相關負責人認為,逆城鎮化正帶來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機遇。“隨著中國城鎮化發展、中國消費的轉型升級,農業農村更多價值被發現,包括鄉愁、綠水青山等,這些都是鄉村區別于城市,更有吸引力的價值。”
郫都區統籌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高起點規劃建設“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著力探索郫都特色和示范效應的鄉村振興之路,奮力建設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書寫郫都鄉村振興新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