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讓鄉村與農民進入信息化時代。
作為農業大省,農業正與互聯網發生著神奇的“化學反應”:從對農業的深度改造,到顛覆農業的傳統營銷模式,再到一批“網紅”農產品的出現,互聯網農業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農產品驚艷“觸網”
素有“北方春果*枝”美譽的煙臺大櫻桃,忌風忌凍,不易儲存。然而,百余年來只有本地人可以嘗鮮的煙臺大櫻桃,如今銷售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這一歷史性變化,緣于煙臺大櫻桃的“觸網營銷”。與大多數農產品一樣,櫻桃也有所謂大年小年。煙臺櫻桃一年一熟,以往,果農對市場信息了解較少,加上產業結構單一,市場價格波動大。
櫻桃“觸網營銷”,開始改變這一局面。“6·18”剛結束不久,淘寶電商“王小二果園”的副總經理聶子邗的工作變得更加忙碌。“今年銷售突破100萬單,現在正在忙著發貨。忙,真的忙。”他告訴記者。
“王小二果園”的櫻桃,來自煙臺。煙臺大櫻桃栽培區的種植面積達32萬畝、產量15.4萬噸,占全國的36%,該市也成為國內栽培大櫻桃*早、年產量*、質量*優、商品率*的地區。櫻桃,不僅成為這個沿海城市第二大水果產業,也成了一張城市名片。
與煙臺大櫻桃類似,菏澤陳集山藥的“觸網”也是近年的事。淘寶特色中國菏澤館舉行開館促銷,許多菏澤商品上網銷售,陳集山藥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個小品類,但當天的銷售情況讓人大吃一驚:訂單12283件、銷售額61.3萬元,成為*受歡迎的“爆品”。
陳集鎮天中山藥專業合作社緊急發動100多人,徹夜裝箱發貨。這讓從未接觸過電商的天中合作社認識到了電商的威力。目前,天中合作社已經有了從美工、客服到倉儲的28人專業電商團隊,并在天貓、淘寶和京東三個平臺開設了旗艦店,電商銷售量已經占到總銷量的三成。
“品質+特色”是*強助力
在打造“網紅”農產品過程中,品質和特色是*強助力。好品質是品牌成功的首要因素。如果沒有質量過硬的產品,營銷手段再好也不會被廣大消費者認同。
6月24日,在煙臺程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冷庫里,十幾名工人正忙著對大櫻桃進行分揀。她們熟練地按照櫻桃的大小、色澤等將櫻桃分揀到不同的果箱里。“前一段快收獲時,櫻桃遭遇了雷雨冰雹天氣,次果比較多一點。但不管怎么樣,我們都對產品質量負責,保證果子的大小、形狀與品質。”聶子邗介紹。
煙臺大櫻桃不同于蘋果、橙子等水果,十分“嬌貴”,運輸過程中極易相互碰撞,出現裂口、擠爛等現象。“王小二果園”剛開始網銷煙臺大櫻桃時,采用的是和其他水果一樣的紙箱包裝。“那時接到不少顧客投訴,說收到的櫻桃被摔爛了。”聶子邗說,為此,公司組織人員全力攻關,經過多次實驗,*終定下了里層泡沫箱、中間保溫袋、外面硬紙箱的包裝模式。“我們實驗過,從三層樓往下扔,里面的櫻桃確保無一點碰撞傷。”公司還與順豐簽訂協議,全程冷鏈,一般24小時內即可準時到達。
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還需做好同類產品的差異化,這樣才能在同類產品競爭中獲得優勢。天中山藥專業合作社經理趙偉的辦公桌上,有一些新開發的山藥產品,其中蜂蜜山藥很受市場歡迎。“剛推向市場一個多月,就有70多噸的產量,供不應求,利潤比直接賣山藥翻了一番。”
為提高陳集山藥的產品附加值,菏澤市定陶區從兩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成立十多個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按照優質、營養、安全的綠色食品標準進行種植;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搞山藥的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
經過深加工的山藥,不但大大延長了產品銷售周期,而且價值也提高了很多倍。比如,山藥片的價格比鮮山藥提高了兩倍,而山藥粉的售價則高出五六倍,從加工后留下的山藥皮中提取山藥多糖,價值則提高了十多倍。
標準化之痛亟待解決
煙臺大櫻桃、陳集山藥、肥城蜜桃等一批“網紅”農產品的成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
山東是農業大省,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約占全國的1/6,出口額約占全國的1/4。金鄉大蒜、章丘大蔥、青州花卉等地方土特產,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另外,山東還擁有許多具備濃郁鄉土文化的工業品和手工藝品,如菏澤曹縣演出服、濱州博興草柳編等,這些都為山東電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產品基礎。
省商務廳副廳長任海濤介紹,從去年起,我省啟動了“互聯網+品牌”創建,在全省篩選了60家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在天貓、京東、蘇寧等平臺上設立“魯產名品館”,進行集中展示和推介,并爭取省財政3000萬元資金支持,有效提升了企業品牌和電商品牌知名度。
然而,電商是一把雙刃劍,在迅速擴大山東特色農產品知名度、提高銷量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憂。這其中,生鮮食品的標準缺失是目前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
“消費者拿到櫻桃也只能憑肉眼判斷大小,一些商家就以次充好,拿些小果混進去,但口感吃起來可能會相差很多。”煙臺春早果蔬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鄒仁濤說,為了保證品質,保護品牌,合作社對櫻桃的大小、硬度、糖度都會作出嚴格的檢測和登記,這樣就使得大櫻桃成本高很多。
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工業產品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口味等見仁見智,難以衡量,但它又的確是必要的。如今,電商正通過深度參與產品篩選、生產、經營銷售以及品牌推廣等產業鏈的全過程,引領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走標準化之路。
濰坊中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森見證了父輩們一輩子種田的不易,打算用電商幫助他們。他對自己的公司提出要求:不僅做農產品銷售,更要推動農民的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我們通過考察土壤、水源等條件,選擇條件*的蘿卜種植區,與當地農戶或者種植基地簽約,要求他們嚴格按公司的統一標準種植,保證蘿卜的品質和安全。”王森力求把“從田頭到舌尖”的每一個環節量化。
當“互聯網+農業”在齊魯大地扎根的時候,精細農業、規模種植、品牌效應和巨大市場也在讓山鄉發生變化。
作為濰縣蘿卜主產區,從打造萬畝濰縣蘿卜產業園開始,濰坊市寒亭區就制定了《濰縣蘿卜標準化種植規程》,指導全區種植戶選用良種、綠色防控、增施豆粕及有機肥等。寒亭區涌現出郭牌、開軒等20余個濰縣蘿卜知名品牌,遠銷韓國等國家,帶動全區濰縣蘿卜種植面積發展到3.8萬畝,產值13.6億元。“濰縣蘿卜”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