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吃山靠山不育山,現在吃山靠山保護山,才知道林地比莊稼地還掙錢,這一穴天麻我都能賣上百十塊!”8月13日,南召縣喬端鎮石鼓村的貧困戶謝建國,指著自家林子里種的天麻,興奮不已。謝建國也曾經種過天麻、豬苓等中藥材,但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指導,連本錢都賠個精光。2016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種了200穴天麻,他從此有了脫貧的希望。
在喬端鎮,像謝建國這樣守著“金山銀山”卻因缺乏資金、技術等致貧的不在少數。如何帶動他們脫貧致富,成了當地黨委政府亟待解決的難題。
“林下也有經濟。喬端鎮森林覆蓋率達到93%,林子里*適合種植喜蔭中藥材。充分利用高山林業資源優勢,發展林下經濟、生態經濟是喬端脫貧的主要出路。”喬端鎮黨委書記余春來給深山區的貧困戶制定了脫貧“*方案”。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針對林區既是生態建設主戰場、又是脫貧攻堅主陣地的實際,該鎮把強化生態保護、擴大就業脫貧同步推進。同時,利用“百企幫百村”契機,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經營,先后建立白芨、黃精、連翹、天麻等種植基地,以種植林下中藥材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
目前,該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1個,在企業的帶動下幫扶260戶貧困戶在林下發展種植中藥材,帶動1000余戶群眾參與種植,把生態資源優勢變成生態產業優勢,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新花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