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主要是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世界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深度調整;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任務也十分艱巨。
有效應對各種新問題新挑戰,需要采取多方面配套的綜合措施。比如,努力擴大內需、加速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構建核心技術創新體系、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保持我國總體發展戰略的定力,等等。既要做到*限度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又要確保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宏偉目標如期完成。其中,努力擴大內需是重要一環,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選項,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勢在必行,這對進一步優化城鄉區域經濟結構與布局、更好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以及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要著眼于縣域這個基本區域經濟單元。
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區域是由點、線、面三個空間形態要素組成的,區域中*小的一體化基本單元就是縣域。因此,可以把區域經濟看成是以縣域為基本區域單元構成的多層次地域經濟體系。作為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域經濟承擔著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功能和作用。
從世界各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實踐看,縣域經濟發展的*終方向有三種:一是發展成為都市縣,包括首都都市縣、省會都市縣、地市都市縣等,占一國縣域總數的比例不到20%;二是發展成為現代化農業縣,一般占一國縣域總數的80%以上;三是發展成為介于二者之間的所謂郊區縣(一般又將其歸為現代郊區農業縣)。以縣域為基本區域經濟單元,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關鍵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應考慮構建區域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城鎮起源于區域,城鎮的發展也離不開區域,解決當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城市病”更需要整個區域的協同發力。具體來看,城鎮是點、是個體,區域是面、是分布其中的各城鎮的集合。區域問題應該是分布其中的各城鎮的共同事務,需要彼此協商解決。應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構建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打破各種行政壁壘,鏈接不同部門的職能,包括“城市病”在內的許多問題才能從制度層面上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需盡快構建城鄉區域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體系所需資金占一國GDP的固定比例,是相對收入。世界上許多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都建立了各自的社會保障體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構建城鄉區域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時機已相對成熟。通過這一體系的建設,我國城鄉區域之間人口自由流動將更加順暢,也有利于推動*扶貧工作與社會保障的有機結合,這些都將對我國更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人口城鄉區域分布等發揮積極作用。
同時,要著眼于協調、聯動,全方位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縮小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當前,在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已經出現了城鄉之間和東西部之間發展差距相對縮小的良好勢頭。今后,要進一步加大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力度,構建相應的長效機制,繼續鼓勵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不斷強化中西部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建設。以持續深化改革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更好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