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養殖母牛10頭,每繁育一頭牛犢,政府給予100元的補貼,光政府補貼每年就有1萬元。黨的政策好,讓俺趕著黃牛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路。”8月14日,說起養牛致富的事,汝南縣常興鎮韓寨居委會的李大華眉眼里都是笑。
李大華家原是村里的貧困戶。早些年,父母分別患有心臟病,為給父母治病,花去家里所有積蓄,還外欠10多萬元的債。
前年,考慮到政府對農戶養殖10頭以上肉牛,每繁育一頭牛犢給予養殖戶1000元的補貼,而李大華在大集體時就是養牛能手,鎮村干部就鼓勵李大華養牛,并通過小額貸款的方式,幫助李大華*性購買能繁母牛10頭,建立了小型黃牛養殖場。
有了項目,就有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白天,李大華趕著牛群,在素有天然牧場的鄧河岸邊放牧;夜晚,李大華住在牛場里,一夜要給牛添兩次草。在李大華的精心喂養下,10頭母牛個個膘肥體壯。第二年,母牛都下了牛犢,李大華也收到政府*性給予的1萬元補貼。
黨的好政策讓李大華堅定了依靠養殖黃牛脫貧致富的信心。“黃牛好養,但很累,比如,每天清理牛糞就有好幾車,還要拉幾車土墊牛圈,把牛槽洗刷一遍,光這個流程下來就累得腰酸背痛。”李大華說。
牛養得多了,食草是*的問題。每到花生和小麥收獲的季節,李大華和愛人韓玲是*忙碌的時候,每天一大早,老兩口就起床到外邊撿拾小麥秸稈和花生秸稈,給黃牛備足“口糧”。
“雖然很累,但心里是快樂的。”李大華說,“每頭母牛每年下一個牛犢,一年能長1000多斤,活牛每市斤價格為13元左右,一頭牛能賣1萬多元,一年就能收入10多萬元。”
“俺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建個黃牛養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的方法,帶動貧困戶依靠養殖黃牛脫貧致富。”說起未來,李大華充滿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