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當前推進鄉村建設的主要抓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場硬仗。為打好這場硬仗,各地選準突破口,把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出實招出硬招,在村內道路、農村建筑、公共環境等領域取得明顯突破,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下了良好基礎。近日,記者跟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督導調研組深入廣東、福建等省的一線鄉村,實地了解各地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工作進展情況。
在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橋溪村,記者了解到,這里是客家文化和民居特色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方樂土,2012年入選為全國*批中國傳統村落。該村環境優美,但由于存在違規經營農家樂現象,導致村容村貌“臟亂差”。為了保護橋溪村良好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資源,雁洋鎮黨委政府全面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什么是“三清三拆三整治”?當地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三清”是清理村巷道及生產工具、建筑材料亂堆亂放,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礙物;“三拆”是拆除危房、廢棄豬牛欄及露天廁所茅房,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筑,拆除非法違規商業廣告、招牌等;“三整治”則是整治垃圾亂扔亂放,整治污水亂排亂倒,整治“三線”(電力、電視、通信線)亂搭亂接。
“三清三拆三整治”是廣東在全省推廣的一項舉措。通過這項工作,廣東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了村容村貌整治的具體內容。
同時,還組織編印圖文并茂的指導手冊,讓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明白易懂。
在此基礎上,橋溪村堅持“修舊如舊、謹慎建設、嚴格改造”的原則,對村容村貌進行全面徹底整治。整治后的橋溪村,如今已打造成“橋溪古韻”鄉村旅游景區,由雁洋鎮政府、企業、村民三方共同管理、共享成果。
雁洋鎮黨委書記王宏基介紹說,橋溪村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后,村內水源和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村民就業有保障,目前橋溪常住村民12戶40人中,全部在景區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收入有了大幅增加,除分紅收入外,景區內農產品價格提升明顯,農產品銷售價格平均提升150%。
橋溪村繼善樓屋主之一朱新果算了一筆收入賬:2017年景區分紅2700元,環衛補貼1.2萬元,古民居補貼1100元,經營收入1.3萬元,如今每年收入較開發前增加近3萬元。“過去因農家樂無序競爭,村民之間出現了爭水、爭地、爭客現象,鄰里矛盾突出,景區建成后,民風有了很大改善。”朱新果說。
廣東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陳祖煌說,廣東對標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在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工程的基礎上,以2277個省定貧困村為突破口,全面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截至6月底,廣東共有108841個自然村啟動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占總數76.4%。2277個省定貧困村17875個自然村已基本完成整治,占總數94.1%。到2019年底前,全省村莊將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環境整治任務。
陳祖煌說,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三清三拆三整治”是基礎工作,主要解決農村長期以來“臟亂差”難題。而“三清三拆三整治”的關鍵就是要組織好、發動好農民,讓農民參與其中。特別是該拆什么,不該拆什么,一定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多聽農民的呼聲。這方面工作做好了,“三清三拆三整治”進展就順利。
福建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中,注重讓農民成為參與者、建設者,出臺支持村民投工投勞意見,推動村莊建立村民理事會、村經濟合作社,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激活村莊內生動力。永泰縣村民自發成立28個莊寨保護發展理事會,發動宗族成員捐款2000多萬元,用于莊寨維護修繕和開發經營。廣東實施新鄉賢返鄉工程,倡導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專業人才等新鄉賢,通過參與鄉村治理、引資引智、擔任志愿者、捐資捐物等方式服務鄉村發展。如恒大集團捐資兩億元用于博羅縣7個貧困村人居環境和示范村建設;碧桂園公司投入5億元,整縣幫扶英德市新農村建設。
同時,從各地實踐看,村容村貌整治建設大都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宜聚則聚、宜散則散,不搞大拆大建。特別是注重保護好歷史文化村落,堅持保護建筑、保護肌理、保存風貌、保全文化、保有生活,發掘繼承創新鄉土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如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立法。以申報促保護,目前全省共有中國傳統村落229個、省級503個、市縣級267個,初步形成傳統村落保護體系;全覆蓋開展村莊歷史建筑普查,初步登記村莊歷史建筑5萬多棟;成立省級專家服務團,出臺《保護和整治指導意見》等文件。同時,福建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15個鎮村改善提升,打造了邵武市和平鎮、永泰縣嵩口鎮、連城縣培田村、尤溪縣桂峰村等一大批保護傳承和環境整治效果比較突出的鎮村品牌;探索傳統建筑保護利用,屏南縣通過活化利用村中的老房子,創辦、發展了40多間農民畫室和50多家青年旅館、咖啡吧、攝影俱樂部等,吸引了1萬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愛好者駐留。
盡管各地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工作開局好、亮點多,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廣東就存在農村電線、電力線、通訊線整治難,污水垃圾處理財政壓力大等問題,也有個別地方部門責任壓實不夠緊、對工程建設監管還不夠細致。督導調研組建議,下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還需做到“六個再”:在深入領會中央部署要求上,再學習再認識;在圍繞重點任務抓落實上,再對標再聚焦;在持續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再加壓再細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