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果樹坐果不好,要通過夏季修剪、秋天拉枝,讓老樹返壯,因為老樹很難發枝,只有樹枝強壯了才能結出好果子來。”近日,山東省沂源縣農技專家東明學趁中午休息的間隙,向悅莊鎮西鮑莊村的數十名果農“傳經送寶”。作為全國*科技特派員,東明學在積極為“沂源紅”品種推廣的同時,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農技培訓上,以此助力果農增收、助力沂源美麗鄉村建設。
與東明學的科班出身不同,在沂源頗有名氣的果樹管理能手王存剛則是地地道道的“土專家”。經過多年摸索,他發明的“蘋果園無冬剪管理技術”,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成為了沂源老果園改造的技術標準。現在經他改造的果園,蘋果畝產達4000公斤以上,優質果率達85%。他被果農們稱為“果樹保姆”,整天忙得“腳不沾地”,全縣已經有兩萬多畝老果園在他的改造下重獲新生。
作為全國林果生產百強縣,沂源縣果品種植面積達70萬畝,其中蘋果面積30萬畝。因為規模化種植起步早,現在大部分果樹老化,結果的數量和質量下滑,但重新栽植新樹,還得3-5年才能有收益,許多果農陷入兩難境地,東明學、王存剛這樣的專家為果農們送上了技術良方,解決了他們的難題。
面對蘋果樹齡、樹種雙重老化的現實,沂源縣委、縣政府積極引進新機制、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引導群眾加大郁閉果園改造力度,引進繁育推廣新品種,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種得好”。目前,沂源縣建設“沂源紅”等苗木繁育基地100畝,繁育“沂源紅”苗木40萬株,新建“沂源紅”示范基地8處共400畝,推廣“沂源紅”蘋果等名優特色果品5000畝。
促進果業轉型升級,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很重要,觀念的轉變和革新對整個產業的創新發展更重要。近年來,沂源縣注重挖掘像東明學、王存剛這樣的農技人才,并通過“科技特派”“分餐制”培訓、“示范園區”輻射帶動等多種途徑用活這些“田秀才”。
與此同時,沂源在人才*培養、利用和開發方面下功夫,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通過組織縣內人才“走出去”到農業發達地區,定期將省市行業內專家“請進來”等形式,*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班、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班等各類專題培訓,塑造了一支規模較大、素質較好、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鄉土精英”。現在沂源共有18697名“田秀才”“土專家”活躍在田間地頭,送技進村,手把手傳授果樹管理、特色產業種養技術,成為深受百姓歡迎的致富領路人。
隨著全縣林果業轉型發展的不斷推進,沂源縣又嘗試探索為果農提供“私人定制”式*化服務。
“以前,我們組織農技專家下鄉,主要以技術培訓為主。”沂源縣科協主任孟凡東說,現在全縣實行專家包村機制,變單一培訓為綜合服務,因地制宜幫經濟薄弱村*“把脈”確定發展方向,量身打造發展模式。
“大家*困惑的就是該種什么、怎么種,這些專家能讓大家致富路上不掉隊。”大張莊鎮明末峪村黨支部書記李天才說,專家入村,不僅能推廣先進技術,更能為村里的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讓村民對村里的發展更有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