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一些地方在開展海水養殖污染防治時,出現了養殖全清理、全禁止的現象。這些地方沒有分清保護區各區不同的管控措施,以及哪些是生態紅線禁止開發區域。
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一是各區劃定都要依法有據。不同保護地帶、保護地帶內不同區域都有不同的管控措施,要嚴格依法依規劃定,不能談保護色變,談保護就禁養。二是牢牢把握水產養殖的綠色本色,正確處理水產養殖業與區域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的關系。一些保護地帶,比如海洋特別保護區內依法可以進行水產養殖,這種制度設計,不僅僅是考慮產業發展,同時也兼顧了生態環境。對于淺海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入海,貝藻類養殖重建了近海貝藻場,不僅不是一種污染,還是治污減污、循環利用的有效方式。三是空間規劃和管控措施涉及廣大漁民切身利益,對于水產養殖實行禁、限、退、清一刀切以及一拆了之,既傷害養殖漁民合法權益,也過于簡單粗暴,不合法、不合理、不科學。四是解決水產養殖業環境問題關鍵在于合理布局養殖生產。要將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實現規劃間有效銜接。要借助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的有利時機,在國土總體規劃中,明確養殖水域灘涂,通過規劃為后續發展保存空間,防控環境風險。
我國沿海水域灘涂開發利用具有鮮明特點,海水養殖貝藻類多,魚蝦類少;淺海灘涂利用多,深遠海利用少;以貝藻類增殖為主,投餌養殖規模小。從面積來看,2016年我國海水養殖面積217萬公頃,占我國管轄海域的0.6%。其中普遍關注的普通海水網箱養殖面積5466萬平方米,僅占我國海水養殖總面積的0.3%,而不投餌的貝藻類底播、筏式和吊籠養殖則占海水養殖總面積的64%,其余為陸基養殖。從產量來看,不投餌的貝藻類產量占海水養殖總產量的83%。海上投餌養殖,主要是網箱魚類養殖,總產量不足海水養殖總產量的5%。從品種來看,海上網箱養殖為主要養殖方式,產量超過10萬噸的魚類僅有3種,大黃魚、石斑魚和近年來新興養殖品種金鯧。
因此,養殖環境治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應抓住關鍵。一是對于開發強度過大的區域,做好養殖空間規劃,取締無證養殖,實行養殖許可,降低養殖密度,實現減量發展。對于開發強度適度的區域,通過抓好養殖空間規劃,科學布局養殖生產,推進養殖生產景觀化,積極發展碳匯漁業,凈化和修復近海環境。二是做好與環境部門的協調配合,把主要海水水質指標超標區域與水產養殖主要產區位置進行比對,確定重點攻堅區域,防止全海域一刀切。三是推進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推動近海普通網箱升級改造,增強抗風浪能力,防止排筏、網衣等廢棄物入海。開展近海筏式、吊籠養殖用泡沫浮球替換行動,推廣新材料環保浮球,防止白色污染。
海水養殖業是一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免步履蹣跚。同時也應看到,產業內部自身轉型升級的動力也十分強大,高質量發展蓄勢待發。我們要及時處理并解決好突出問題,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保持產業青春與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