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目前,南方2018年新產玉米已經收割上市,由于數量較少,對市場未構成任何影響。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9月份之后,華北黃淮地區將率先進入新糧收割時間,隨后就是東北主產區,玉米的行情將牽動不少農民的心。
盡管今年的玉米生長期間遭遇干旱、暴雨等惡劣天氣,但在新玉米上市前期,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卻呈現一片下跌行情,給即將上市的新玉米蒙上了一絲陰影。那么,當下玉米行情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從長期看種植玉米的效益如何?
監測數據顯示,華北地區的玉米價格近期出現了下跌。在山東,一周之內,壽光中慧禽料華北玉米1910元/噸,降0.0075元;美倫造紙0.937元/斤,降0.003元;龍泉飼料華北玉米價格執行0.945元/斤,降0.005元。受華北地區玉米價格下跌的影響,加上成交持續低迷,貿易商產生一定的恐慌心理,近期以積極出貨為主,報價繼續下調。來自廣東玉米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廣東港口內外貿玉米庫存共89.6萬噸,集裝箱玉米到貨集中且壓港、超期現象嚴重,二等陳糧自提價1820到1840元/噸,每噸較前一周跌了10到20元。
銀河期貨玉米分析師孫禹認為,新糧即將上市和臨儲玉米投放,是當下行情下跌的兩大主要原因。
孫禹:因為華北的新糧早于東北上市,陳糧還在消化的時間段里,新糧上市會對市場有一定的沖擊,所以價格會有下跌。另外臨儲玉米的拍賣,出庫進度還是稍微慢一些,雖然有一定的成交,但是前期的成交還沒有出庫,加上未出庫的庫存和近期新糧上市的預期,導致華北新糧的價格出現了一定的下跌。
*新的數據顯示,從4月份至今,臨儲玉米已經實際成交了6200萬噸左右,供應充足。加上臨儲玉米的價格低,給行情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再過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玉米就會上市。從今年玉米的生產情況來看,今年春播期間,東北吉林和遼寧的旱情已經導致大面積出苗較晚的情況。7月下旬開始,東北、華北陸續出現高溫天氣,對玉米授粉構成影響。有人預期,今年玉米單產情況將有所下降,供應端帶來的壓力不會太大。分析師孫禹認為,這種判斷過于樂觀。
孫禹:實際上歷年玉米生長過程中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與自然災害不斷抗爭的過程。今年的情況來看,從播種初期的干旱,包括后期的旱澇不均,導致部分單產下降,但是從掌握的情況來看,整體的產量還是能夠得到保證的,產量不會有太大的減少,甚至局部地區會出現增產或整體產量好于去年的情況。所以今年的產量能夠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玉米價格上市初期還是面臨一定的壓力。
孫禹認為,當下玉米價格較低的行情,將維持到新玉米上市后的一段時間里。雖然按照往年經驗,臨儲玉米投放會結束,但考慮到庫存壓力較大,不排除有特別情況,在這段時間里,種植戶還是要密切關注相關的政策。
孫禹:按照往年來看,在新玉米上市的時候臨儲玉米基本停止供應,但是現在玉米庫存壓力仍然比較大,庫存量還在億噸以上,目前還處于去庫存的過程中,我們建議后期關注政策上的變化。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臨儲玉米庫存消耗了近6000萬噸,預計2018年消耗量為8000萬噸,初步預估2019年消耗量在6000萬噸左右。根據這個速度計算,到2020年玉米的臨儲庫存將會消耗完畢。銀河期貨玉米分析師孫禹認為,從2018年開始,如果我國的玉米需求沒有大幅下降,中間雖然會出現階段性的行情較低的情況,但玉米的價格總體是上漲的,行情是趨好的。
孫禹:現在處在臨儲玉米消耗的過程中,而且玉米深加工企業的產能在不斷增加,供需方面,供應在不斷減小,需求在不斷增大,供需的平衡正在被逐漸打破。玉米的價格在未來不會有太大的下跌空間,可能會因為新糧上市初面臨階段性的調整,但是從整體來看,玉米的價格會處在上漲的過程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