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莘縣張魯鎮南無村大棚蘑菇種植基地內,一朵朵水靈靈的草菇破土而出、嬌嫩新鮮,種植戶正在忙碌著采摘。
“這茬草菇從6月份開始種植,到7月份開始采摘,每天早晚各采摘兩次,*下來可采摘5000斤左右,持續到8月份結束,價格上也比較穩定,一直都是3元左右,3個月的時間純收入2萬元不成問題。”種植戶趙廣玉一邊推著小車將采摘完的蘑菇一筐一筐運送到棚外,一邊認真地算著自己的時間賬、經濟賬。為實現綠色、環保、富農的生態種植模式,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張魯鎮緊緊圍繞貧困戶增收致富這個核心,大力實施特色產業,按照“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的要求,結合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因村因戶制宜,逐村選定產業項目,帶領群眾到朝城、俎店等蘑菇發展規模較大的鄉鎮進行經驗學習。
由于蘑菇投資小見效快、無需打藥、修整,省時、省工、不爭農時,不但很適合婦女及老人管理,而且可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目前,全鎮20多名貧困老人已經成為了蘑菇修剪的好幫手。
據該鎮農技站人員介紹,培養料是種植戶自己用玉米芯、有機肥、牛、雞糞等原材料發酵制作而成;在菌種選取方面,鎮農技戰積極與朝城、俎店等蘑菇發展較好的鄉鎮溝通、協商,與蘑菇專業合作社、公司達成協議,為蘑菇種植戶提供菌種,并且回收蘑菇成品,在質量、市場銷售、價格等方面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極大提高了種植戶積極性。目前,全鎮蘑菇種植面積達7萬平方米,涉及薛莊、耿樓等10多個村莊,戶均年收入可達3萬余元。
據了解,大棚種植一年四季都不會閑置,蘑菇是在春季種植蕓豆結束后,在三伏天多加一茬種植的,蘑菇結束后直接種植秋黃瓜、辣椒等其他蔬菜,一茬接著一茬、不間斷不重樣地連續輪番種植,而蘑菇種植也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又一新渠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