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市、區兩級關于養殖場(戶)轉型的政策要求,北京市平谷區東高村鎮日前積極探索針對養殖戶、養殖場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新途徑,將張岱辛撞村一處占地28畝的養殖場改造成了百草園。
提起養殖場,人們腦海里往往都會出現臭氣熏天、污水橫流的景象,讓人唯恐避之不及。而東高村鎮張岱辛撞村農戶張連征家的養殖場,如今卻變成了一片花香四溢、郁郁蔥蔥的百草園。
張連征家的養殖場占地28畝,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我家有5個豬棚,年出欄量能達到1200頭左右。”張連征養豬養了近20年。“現在全市都提倡環保,注意保護生態環境,雖然豬場外面用著三級過濾池,可到了夏天,還是臭氣熏天,實在是沒法說。”在鎮村干部的宣傳勸說下,張連征意識到,農業生產道路不能“一條路走到黑”,轉型升級才是新出路。
按照《平谷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的相關規定,張連征的養殖場位于禁養區內。50多天前,工作人員將一紙《2018年平谷區養殖場(戶)轉型獎勵政策及實施方案》送到了張連征面前,張連征下定決心轉型。經東高村鎮農業發展辦公室、鎮農服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后,決定將養殖場打造成百草園。
如今,臭氣熏天的豬圈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百草園。走進百草園,目之所及的地方全都是一片綠色,北側墻邊的架子上種滿了生機勃勃的芽苗菜,沿著棚頂垂下來的籃子里,生長著穿心蓮、京水菜等多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蔬菜,南側種植的是花卉、盆栽中草藥和特菜。
養殖戶也搖身一變成了“種植專家”。為了精心培育百草園內的蔬菜和花卉,張連征特地到大興學習芽苗菜的種植技術,并從北京農林科學院引進中草藥種苗來進行種植。就這樣,他的百草園開始一點點由“黑”轉“綠”,蔬菜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這些農作物經濟效益高,成熟后推向市場利潤前景可觀。”張連征說。
現在,養殖場的臭味消失了,污水橫流的現象也不見了,周邊老百姓露出滿意的笑容。下一步,張連征還打算招收鎮里的低保戶和殘疾人,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
今年以來,東高村鎮切實做好群眾動員工作,利用“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強化“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合力,關停重點流域兩側養殖場14處,拆除違建圈舍7處,并投資54萬余元建設了一座養殖污水處理站,日均可消納糞便12噸、污水35噸。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