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安徽:“石頭窩”變成“花果山”
安徽:“石頭窩”變成“花果山”
農業網   時間:2018/8/21 13:53:00  來源:安徽日報  閱讀數:359

  一幢幢粉色洋樓引人注目,環繞村莊的人工河靜靜流淌,各色景觀樹綠意盎然,石橋亭臺和中國結路燈別有情調,村文化藝術中心傳出歡聲笑語。

  從宿州城區坐上公交巴士,一路欣賞美景,不知不覺來到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撲面而來的是一片勃勃生機。

  誰能想到,美麗富庶的夏劉寨,十多年前被稱作“窮村爛寨石頭窩”。當時村集體賬戶上只有7角錢,會計買瓶糨糊都捉襟見肘,村民年收入不足600元,八成村民住著土坯房。 “那時候,誰也想不到會有今天這等面貌。 ”村民李敬芝說。

  夏劉寨村三面環山,盛夏時節,青山疊翠,綠樹成蔭,石榴壓彎枝頭,500畝藍莓吐出新枝,林下栽植的十多種藥材長勢喜人,不遠處山窩里的土雞養殖場不時傳來雞鳴聲。

  “十年前,全村三面都是風吹石走的荒山禿嶺。這也是被稱作‘石頭窩’的由來。我們產出的糧食、蔬菜想賣出去,繞道15公里才能到集鎮上。 ”村民們感慨地對記者說。為了劈山開路,全村干部湊齊資金,組成了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突擊隊,在山邊支鍋搭灶,日夜奮戰,一條寬8米以上的穿山公路終于打通,周邊2.6萬群眾解決了行路難、賣糧難。

  山路開通后,村“兩委”組織村民代表三下河南、山東參觀考察先進的干雜果生產基地,一場向荒山進軍的硬仗接著打響。他們在勞動力大部分外出的情況下,以18名黨員擔綱的突擊隊帶領30多名弱半勞力,硬是在荒山禿嶺亂石堆里開發出萬余畝土地,栽植干雜果樹50萬棵,去年還栽植藍莓、薄皮核桃等2000多畝,產生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山頂松柏槐、山腰栗果雜、山下高產田、河庫魚蝦蟹,當年的“石頭窩”如今出落成“花果山”“聚寶盆”。村“兩委”在帶領村民種好“經濟林”“生態林”的基礎上,投資4000多萬元,打造集溫泉洗浴、餐飲、垂釣、采摘等于一體的生態休閑農業觀光園,現在溫泉建設已完成80%的基礎設施,石榴、葡萄、藍莓等采摘園已開始對外開放。夏劉寨村成為宿州城區的“后花園”,發展后勁十足。

  無人機低空飛翔,機翼下噴出均勻的藥霧,十多戶農民的100多畝玉米,不到1小時就噴藥結束。 “今年種了8畝玉米,從種到收都由公司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品種、統一機播,良種良法統一配套服務。 ”李敬芝口中的公司,是村里的“化東農業公司”。

  傳統農業“靠天收”,很難讓農民富起來。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全體村民代表按下了28個紅手印,決定從每個農民手中集中四分之一的土地(總計500畝),由村書記王化東領頭成立的農業公司實行“返租倒包”,統一經營,利潤分成。夏劉寨也因此成為全國*早的土地流轉、集約經營改革村之一。

  之后,公司輻射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共同發展高附加值農業,使全村的農業生產經營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之路。近年來,土地流轉規模由500畝擴大到現在全村及周邊鄉鎮的2.8萬畝,大大提高了農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化東農業公司及其下轄的建筑安裝、農業開發、食品加工、畜禽養殖、服裝加工5個子公司,走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路子,吸納了400多位村民務工,培養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60多人。公司資產現已達6000多萬元,年利潤近500萬元。

  別看夏劉寨是個偏僻村莊,中科院、省農科院、安農大、上海交大等近十家高校和科研單位都是它的合作單位,雙方建立了產學研共贏平臺,提升了全村科技創新水平。在村里,農民生產中遇到問題,可以咨詢專家,專家的技術成果也可以直接拿到農民的田里進行實驗。

  “2016年,夏劉寨村創造出小麥單產713公斤的全省紀錄,2017年創造出大豆單產226公斤的全省規模種植紀錄。 ”化東農業公司負責人說。今年夏種,全村及周邊2.8萬畝土地高質量耕種面積95%以上,測土配方全覆蓋,良種良法配套率*。夏劉寨村的糯玉米、面粉獲中國綠色食品認證,向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配送,產品供不應求。 “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3000元以上。今年上半年,人均收入已達7000元。”夏劉寨村一位村干部不無自豪地說。

  “夏劉寨窮了幾輩子,是改革點燃了村里人的希望之火,讓全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花果飄香的乾山腳下,村民李愛云滿懷深情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