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拉近了寧夏賀蘭縣農村與世界的距離,賀蘭縣蓬勃發展的電商產業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全縣電商交易額超過11億元,農產品網上零售額突破7.5億元。
培育本土電商,打造便民網絡。
“沒想到水果、生鮮食品,在網上下單后不到兩小時就送到家里了,我連菜市場都不用去了。”近日,賀蘭縣長城惠蘭園B區居民馬亞寧告訴記者,電商物流速度之快超出了她的想象。馬亞寧向記者演示,打開賀蘭縣本土電商綠禾網,銷售的不只有土特產,還有新鮮蔬菜、水果、米面糧油以及生鮮食品。
據了解。該網站自今年6月運營以來,線上客戶已超過2000人。“綠禾網是寧夏電商創業園發展互聯網新零售模式的樣板,即互聯網+零售+物流配送,計劃在賀蘭縣86個小區合理布點,統一協調云倉配貨,物流*限時送貨上門服務,目前已完成15個小區的布局。”賀蘭縣經合局負責人表示。
綠禾網只是賀蘭縣培育本土電商為百姓零距離服務的一個縮影。目前,賀蘭縣已建立電商孵化園公共平臺,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簽訂合作協議,培育農村電商企業61家,開設網上店鋪362家。依托“供銷e家”電商平臺,新建農產品電商運營服務中心,設立13個鄉村電商服務網點,對接合作社52家,開展農資代購代銷、企業金融服務等業務,為農村電商企業發放創業貸款618萬元。
互聯網+覆蓋,產品生產銷售可追溯。
5個月前,賀蘭縣金貴鎮通昌村26歲的楊靜還是一家企業的會計。如今,她已成為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寧夏廣銀米業的經銷商。
“今年3月,我去稻漁空間玩時順便買了一袋蟹田米,回家后發現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能看到稻米種植的整個過程。”楊靜坦言,當她從手機上看到蟹田米從插秧到收割,以及生長的周邊環境、施肥及植保記錄等各種數據時,想做產品經銷商的想法就在腦海中產生了。如今,經過5個月的努力,楊靜已成為賀蘭縣近50個糧油商店的供貨商。從月薪不到3000元到現在月入超萬元,楊靜的生活通過“一袋米”發生了改變。
據了解,賀蘭縣廣銀米業等11個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互聯網+農業”行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縣124家農業合作社生產實現全過程可視監控。
近年來,賀蘭縣稻漁空間、瑞信休閑采摘園等通過“互聯網+鄉村旅游”項目建設,開辟網上預約、訂購、導游、配送等特色服務,方便又極具特色的服務吸引了銀川市民。2017年,賀蘭縣在線旅游網絡零售額達到4663萬元。同時,通過財政扶持、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引導厚生記、金河乳業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信息化銷售,僅2017年“雙十一”全縣電商銷售額突破5500萬元大關。
今年以來,賀蘭縣出臺了《賀蘭縣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工作方案》,培育形成了“京津香”蟹田米、“賀蘭神”葡萄酒、金山西瓜等52個農產品品牌,選定102家企業及合作社進行網絡平臺運營,實現網絡銷售1.5億元。同時,建立電商人才培訓中心,培訓電商從業人員1818人次,新增農村電商銷售網點218家,帶動就業創業人員1506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