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產業發展方式改革創新,促進綠色農產品“上規模”。一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圍繞本地特色、市場需求、產業基礎,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提高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的比重。目前,全縣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20.85萬畝,占市級目標任務19.2萬畝的108.59%,調減玉米等低效農作物面積14.95萬畝,占任務12.3萬畝的121%。二是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優惠政策,大力推廣和引進適宜我縣農業生產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提升我縣農業機械化綜合裝備水平。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4.3萬千瓦,完成機耕面積30.09萬畝,機械化播種面積3.04萬畝,機械化收獲面積3.4萬畝,在思南縣孫家壩鎮王家壩村召開了全市辣椒機械化移栽現場會,舉辦各類農機培訓班6期,培訓維修、操作人員2000余人。
通過質量安全監管改革創新,促進綠色農產品“提品質”。一是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印發了《思南縣2018年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關于建立思南縣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開展春季農資市場專項整治65次,檢查生產基地42個,檢查農資生產企業11次,共出動執法人員341人次,立案查處農藥案8起。二是加強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印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全縣2018年無公害綠色認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開了思南黃牛、思南晏茶團體標準審查會,正在組織企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目前,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面積達到35.5萬畝,無公害產品認證達12個、綠色食品認證1個、有機食品認證4個。三是加強農產品定量檢測。印發了《思南縣201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方案》,縣級完成檢測樣品180個(其中:農產品120個,畜產品50個,水產品10個),鄉鎮完成農殘檢測樣品48327個。四是加強農產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思南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檢驗檢測實驗室于2015年11月通過“雙認證”,實驗室認證參數17個,已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合格證書》。
通過品牌營銷推介改革創新,促進綠色農產品“塑形象”。一是注重品牌培育。整合全縣茶葉品牌,積極申報“思南晏茶”地理標志產品,統一打造“梵凈山·思南晏茶”品牌,著重培育思南黃牛、花甜粑兩大品牌,鞏固提升“億農”牌土家冰糖大蒜、土家糟辣椒、“綠凈”蛋制品等新興品牌。二是加強品牌宣傳。在宣傳思南專題片植入優質綠色農產品品種品質品牌元素,并通過思南縣電視臺及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在縣內的旅游景區景點、主要接待會議場所、高速公路服務區、農業示范園區建成綠色農產品的常設宣傳窗口,展示思南農產品品牌。三是組織集中推介。積極參與農產品推介活動,3月份參加銅仁市2018年“貴州綠茶·風行天下 梵山茶·香溢天下”專場推介會和北京玉淵潭公園“賞櫻花?品黔茶”品茗活動,4月份組織億農公司參加第十二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5月份組織貴州飛宏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到杭州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6月份組織貴州百福源生態農業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參加2018北京國際茶業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