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鄉村振興——2018公益創新峰會”在南京舉行。會上,來自政府、學術界、公益界、項目受益人、企業和媒體等各方代表,聚焦中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接需求與資源,為搭建鄉村振興交流與合作平臺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福清在會上表示,今年1月2日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意見》中對于鄉村振興部分表述的非常清楚,任務也特別明確,而且強調了社會力量在這中間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江蘇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面。尤其是企業公益,做的尤其突出。”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周繼業向與會者介紹,“江蘇作為傳統經濟強省,改革開放至今通過實踐創新,已經形成了一批較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公益團體。”
“江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總要求,發揮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建立新機制。”周繼業表示,“江蘇希望通過公益聯合組織更多的機構、高校等支持鄉村建設,由政府單一支持變成社會多元化出力,吸引更多的農民,根據鄉村資源進行創業,積極推進農業工業制改革,向現代農業靠攏。”
對此,公益企業代表、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企業在*扶貧上不能僅僅局限于“輸血”的角色,更應承擔起“造血”的責任,“早年蘇寧公益事業以輸血為主,后來逐漸把企業商業模式、企業資源和公益項目形成有機結合,逐漸形成一些鄉村扶貧的造血型基地。”
“早在2016年蘇寧就提出‘五當模式’:投資在當地、納稅在當地、就業在當地、服務在當地、造福在當地。”孫為民介紹,近年來,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一個問題,很多產品銷售并不是在原產地,很多投資、納稅、就業都是異地化,“我們希望通過落地農村電商產業園的方式,真正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讓老百姓在地方發展產業,在地方就業,*后形成安居樂業。”
作為公益機構代表,已經成立33年的老牌社會公益機構——愛德基金會理事長丘仲輝表示,目前該基金會主要集中在中西部16個省市區,351個縣開展各類脫貧攻堅項目。“通過十多年的創新實踐,我們希望成為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平臺,也成為社會組織溝通對接慈善資源的渠道,推動社會化創新型公益扶貧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