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是花椒采收的旺季,在江津先鋒鎮的每一個山谷、每一道溝嶺、每一片田野,你都能看到墨綠色的花椒樹成群結隊、此起彼伏地延伸在天地間,每個枝頭都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空氣中彌漫著濃厚的椒香。
在楊家店花椒交易市場,生花椒、干花椒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的哄搶;花椒企業生產車間,青花椒油、保鮮花椒、麻辣調料、火鍋底料等系列產品供不應求;就連花椒嫩葉、花椒枝等,也被客商們收購用作花椒榨菜、花椒活性炭等原材料……這個全國*的青花椒交易市場,自今年5月下旬開市以來,日交易量均保持在150噸以上,日交易額1000余萬元。
產銷兩旺的喜人場景,寫意著先鋒花椒富裕鄉村的醉人場景。
花椒成品牌,椒香飄全國
任何農產品的品牌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先鋒花椒亦如此。
曾幾何時,先鋒十里開外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有女不嫁鶴山坪,上坡下坡路不平。”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末,先鋒鎮馬昭軍試種花椒成功至今,先鋒花椒已走過40余年歷程。
40余年間,該區先后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江津花椒質量監管的通知》《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確保花椒品質的持續向好。
在此期間,一代代先鋒椒農和先鋒政府的黨員干部用勤勞和汗水、智慧和堅持,鑄就了先鋒花椒的品牌傳奇:獲得“九葉青花椒矮化豐產技術”國家發明專利,實現增產比例達35.87%,鮮花椒產出率提高15.47%,花椒樹齡延長5年以上,豐產期20年以上;建成全國*的青花椒種植基地,種植面積12萬畝,鮮椒產量達10萬噸,收入逾10億元;獲評“中國花椒之鄉”“九葉青花椒原產地保護”“全國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該鎮有花椒加工企業17家,初加工年產值約為6.08億元,深加工年產值約為4.37億元。其中,重慶驕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重慶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品種*多、技術設備*先進、綜合實力*強的青花椒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6500噸。建有西南地區*的花椒綜合交易市場,年交易額15億元以上。每年6至8月花椒采摘期,來自全國的采購商匯聚先鋒鎮,將江津花椒銷售到全國十多個省市,約占江津區全區銷售份額的80%,更有豐源花椒公司的鮮花椒連續5年出口到臺灣省。
產業融合路,振興更可期
目前,先鋒鎮正在申報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強鎮”,打造中國(江津)九葉青花椒特色農業產業
融合發展示范鎮,一場關于鄉村產業振興的規劃和發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一是“花椒+”主導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花椒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進花椒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建立全國花椒綜合交易中心,實現花椒產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示范。
二是“科技+”智慧發展。打造花椒產業智能鏈,實施花椒全產業鏈產品“互聯網+商貿“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服務”,打造全國線上花椒交易平臺,推動花椒產業智慧發展。
三是“利益+”共同發展。花椒產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大戶+農戶”的利益共享模式,進一步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先鋒花椒絕不僅僅只是一粒花椒。除作為調味品外,目前已經開發出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花椒洗腳液等20多種產品,未來還將繼續推動花椒由傳統調味品到日用化工、生物醫藥、香精香料領域的擴展。目前,財政投入400萬元支持花椒產業科技研發,帶動社會資金投入2000萬元。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以鄉土經濟、鄉村產業為核心,以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為載體,以資金資源統籌、投融資機制創新為動力,先鋒,正形成以花椒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花椒新業態,打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花椒產業正在融入城郊現代農業特色旅游,帶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全面振興,帶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走出一條鄉村振興道路的先鋒路徑。
【典型案例】
600畝花椒地何去何從?
今年6月25日,在先鋒鎮政府三樓會議室,一場鎮村干部間的“辯論賽”值得深思。
“辯論賽”源于一個鄉村旅游項目的簽約入駐,導火索便是鶴山坪上那600畝的花椒地。
近年來,憑借特殊的區位優勢,先鋒鎮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在鶴山坪流轉土地上萬畝,引進創豐雨仙農谷、藍色精靈、津地禾等11家農業公司,體驗、休閑、觀光產業已初具規模。
2017年11月底,重慶科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江津,鄉村旅游項目選址落地先鋒鶴山坪,發展津鄉銀灘、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總投資6億元,計劃用地2500畝,*期“內陸銀灘”用地600畝。該項目于2018年2月啟動,3月份公司正式與紅線區域內經濟合作社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進入山坪塘、房屋遷建摸底階段和土地交地階段。就在這時,分歧產生了。
這樣的分歧在6月25日以一場激烈的“辯論賽”展開,賽場“硝煙四起”。
旅游項目來了,占了大遍花椒地,這地推還是不推呢?
項目區麻柳村村支書闕紅光認為,*期600畝涉及農戶3萬多株花椒已進入盛產期,年產花椒204噸,年產值277萬余元。以10年計算,這片土地將給這里的農民帶來收益2770萬元,推地就等于推了老百姓的飯碗。這地不該推!
而該鎮現代農業園區辦羅麗則認為,鶴山坪已納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26平方公里已納入鶴山坪公園建設,整個園區已形成旅游環線。土地流轉是農戶一部分經營權暫時的轉讓,土地涉及的扶持政策仍歸農戶享受。鄉村旅游項目的引進,一方面會帶來不可估量的人氣、財氣,拉動花椒博覽園、富硒農產品展銷中心、科普基地、體驗園區等衍生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園區內基礎設施、農戶居住環境會得到更大改善。種植花椒農戶年齡均在60至70歲及以上,多年以后無能力經營,土地會更多閑置,*終會將土地交給大戶經營,有必要在發展花椒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鄉村旅游,帶動農戶致富,土地應該交給企業來打造。
一場“辯論賽”,2個辯手,經過2個小時的唇槍舌劍,*終以“無果”收場。
項目究竟干得干不得,這地究竟推不推?農村產業振興中凸顯的矛盾與方向,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中不斷明晰。不管*終結果如何,這場“辯論賽”的初衷,都是為了鄉村的振興,為了農村的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