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臺灣農產品滯銷問題引發兩岸輿論關注。昨天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京臺科技論壇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同樣把關注的重點投向了臺灣農業在京津冀地區的發展機遇,農業未來可能成為臺企在京津冀投資的新熱點。
多年來,臺灣企業在京津冀地區的農業投資已具有一定基礎。河北省商務廳副廳長奚獻軍介紹,河北省目前總共1459家臺資企業中,食品、農業企業占據了相當比重。河北省鼓勵臺企投資的幾大重點領域,也包括了引導臺企建設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的內容。
“北京作為首都對農產品有巨大的需求量。向北京供應農產品的任務,相當一部分要由河北來承擔,臺灣企業應該抓住這方面的機會投資河北。”臺灣富達兩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樓恩光認為,臺灣農業企業可以發揮臺灣的氣候優勢,通過在河北發展冷鏈存儲運輸,在冬季向北京供給臺灣農產品。“臺企可以在北京成立公司,利用河北相對低廉的成本發展冷鏈物流。”
臺灣一國兩制研究協會理事長蔡武璋在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方面參與頗多。他表示,農業之所以能夠成為臺企在京津冀地區的投資機遇,也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對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有關。“隨著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健康、自然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這就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進一步現代化、科技化的要求。”蔡武璋建議臺灣企業加強與京津冀地區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合作。他還列舉了臺灣民謠《外婆的澎湖灣》的例子,建議河北、天津在休閑農業中加入音樂文化創意元素,增強城市居民在農村休閑、觀光時的不同體驗。
天津正積極申報京津冀自由貿易港。天津濱海新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紀澤民表示,自由貿易港如能成功申報,也將對臺灣農產品進入京津冀地區產生促進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