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地有了兩份收入,在龍門鎮樟陂村,稻田里養蝦讓鄉親們不僅脫了貧,而且帶動周邊鄉鎮的村民共同發展產業,打造稻蝦共養農業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龍門樟陂村,田成方,路成網,綠油油的稻田長勢喜人,稻田四周環繞著一米見方的深溝,清水緩緩流淌,低頭一瞧,一籠新鮮的小龍蝦正被村民拉上岸。
稻田里養蝦,蝦吃昆蟲,糞便還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綠色稻能賣出好價格,小龍蝦備受市場歡迎。
基地負責人段丹丹告訴記者:“今年的小龍蝦市場比較好,價格越來越高,一年盈利像我們前期已經投產的300畝,一畝算200斤的話,一年下來有將近200萬。
高效收益給附近村民帶來了直接的收入,目前龍門鎮稻蝦共養基地流轉土地300余畝,吸納了附近30多名貧困戶參與務工。
家住里田鎮的龍瑞林之前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64歲的他在基地上務工不到一年的時間,單就發放的勞務費就讓他擺脫了貧困。他高興地告訴我們:“在這里長期打工一個月有3000元左右,年底還有分紅,平時主要是打飼料,搞一點雜事,感覺還比較輕松,我今年64歲了,這么大年紀能到哪里去打工啊,就在這里弄這個比較好。”
“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型農業產業大有可為。”段丹丹告訴記者,自己以前在深圳創業,是新型農業產業的發展讓農村經濟有了蓬勃發展的原動力,給農業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吸引自己回歸家鄉,投身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