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重慶市銅梁區西河鎮興建村公路邊的一片稻田里,兩臺中型收割機來回奔跑,收割水稻。
“今天收割的是我們專業合作社*后的60畝稻田,從前天開始,合作社的近700畝稻田全部用的中型收割機收割,為我們節省了10多萬元錢呢。”金蕙稻米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永華說。
據銅梁區農機推廣站負責人介紹,今年銅梁區水稻種植面積41.5萬畝左右,由于水稻生產后期天氣較旱,有利于水稻大面積機收。從8月1日開始,來自江蘇、河南、安徽等地的上千輛中型收割機進入銅梁。
8月2日,機收率先在銅梁二坪鎮展開,隨后白羊、水口、東城、石魚等鎮街的機收工作也陸續展開。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全區除山區少量的稻田外,90%的稻田實現了機收。
“今年機收不僅比去年早2至3天,而且價格也比去年低5%至10%左右,平均每畝的收割費在100元左右。而人力收割每畝的人工加上伙食至少要350元。*一項,就為當地農民節省了上億元資金,同時也大大解決了農村搭谷缺乏勞動力的問題。”銅梁區農機推廣站負責人說。
在石魚鎮興發村,六旬農民張興友和老伴正在地壩翻曬稻谷。他說,自家種了兩畝多點的稻谷,正愁請不到人搭谷。幸好機器開進了村,兩畝地一個小時不到就收完了,幫我家節約了六七百元。
由于近期白天天氣晴好,當地農民正抓緊翻曬,實現稻谷歸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