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北京市延慶區大莊科鄉黃土梁村民劉殿臣,今年起放下鋤頭,種起了花兒,人送美譽“護花使者”。
“老把式”轉型“護花使者”,在黃土梁村,不光劉殿臣,少說還有30多人,占常住村民的一大半。吸引他們的,是一項甜蜜的事業。
這項事業究竟有何等魅力?夏秋之交,走進黃土梁,一探究竟。
棄種田改種花
從北京城區出發,向西北前往黃土梁村,1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大半是山路,九曲十八彎,繞得人發暈。
終于,在一個海拔700多米、幽靜古樸的小山村抵達。村后梁、南地、梯田上,金盞菊盛放,金黃色的花朵引來蜂飛蝶舞,山風拂過,陣陣清香,霎時讓人心情舒暢。
“您瞧,16畝金盞菊,春天栽種的花苗,今年來了個大豐收,收獲了金盞菊浸泡油1200公斤。”說話的是黃土梁村支書劉殿全,言語中透著欣喜。
劉殿全高興,緣由挺簡單。黃土梁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多年來村民都以種玉米等農作物為生,村里33戶都是低收入戶,青壯年外出打工,常住村里的只有50多人。脫低摘帽,一直是所有村民的迫切愿望。
轉機發生在去年。本市選派的第二批*書記奔向扶貧一線,來自北京農學院的李志敏在黃土梁村上崗了。他帶來農學院的專家一通考察,發現黃土梁村海拔高、光照強、通風好,很適合種植香料植物。
“2019北京世園會將在延慶舉辦,花卉,可是朝陽產業!”李志敏想法一出,村民們眼前一亮。劉殿臣頭一個自告奮勇,將自家1畝土地流轉出來。去年7月,*批金盞菊在劉殿臣的地里試種,金盞菊精油手工香皂試生產成功。今年,村民們紛紛棄種田改種花,金盞菊實現了量產,并將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銷售。
在晾曬車間,上百塊桃心狀的、方的、圓的手工皂整齊排列,清香味撲鼻。“這是我們村民自種、自提的金盞菊花絲精油皂。*、純手工的制作工藝,賦予手工皂純粹的力量。不僅清潔皮膚,還能預防痘痘。”李志敏說。
增收致富的希望,浮現在了黃土梁村民們的眼前。
打工的行囊放下了
往年,七八月份正是山村里的農閑時節,在村的村民無事可做,就聚在一起打打麻將、消磨時間。而今年,則全然不同了。在村里轉悠一圈發現,從除草、收花、晾曬到制皂,家家戶戶比上班族還忙碌。這其中,有十多人是今年頭一年放下打工的行囊,在家門口就了業。
從農家樂服務員到制皂匠人,村民郝秀萍就是這樣轉型的。來到村口的制皂車間時,一堂生動的制皂課正在進行中。老師是郝秀萍,學生就是幾位五六十歲的村民。
只見身穿白大褂的郝秀萍透過光線,仔細觀察剛提取出的原料。“原料要提至晶瑩透徹,才可以調制出潔凈而芳香的手工香皂。”她一邊說著,一邊精密稱量,按科學配比,充分混合調制,皂液在郝秀萍手中入模、充分晾干成型。出模,是考驗制作者*手力的環節。大家瞪大眼睛,只見郝秀萍雙手平穩發力,手指避免接觸香皂,一塊平整的香皂從模具中脫穎而出。
“做這個,跟咱伺候莊稼一樣,越心細越好。每一個步驟,我都經歷了上萬次的練習呢!所以大家別怕,多試試肯定行。”郝秀萍說著,頗有老師的風范。
放下行囊的不只郝秀萍,在晾曬場,村民任愛萍將剛剛采摘來的花朵小心翼翼地鋪在直徑一米的晾曬籮上,放在通風處陰干。今年以前,任愛萍一直在城里做保姆。自從村里發展起了香草產業,她將家里的2畝地流轉種花,還辭掉保姆的工作,回家做起了護花人,負責鮮花晾曬、花絲提取。
“這下,我們除了自家土地的流轉費,每個月有3000塊錢的工資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家門口就了業,賺錢顧家兩不誤。”任愛萍說。
輻射帶動整個鄉
今年,黃土梁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全部實現了就業,這個低收入村,正在通過這項甜蜜的事業脫低摘帽,預計到今年年底,參與種植金盞菊的村民人均可增收9360元,是過去收入的兩倍。
然而,這只是大莊科鄉帶領村民致富的*步。如今,香草產業像一條金色的致富之路,逐漸鋪向大莊科各個村莊。
在距離黃土梁村10公里的沙門村,一棟棟日光溫室里,成片的玫瑰天竺葵長勢喜人。村民們三五人成一組,栽植、育苗、擴繁,忙得不亦樂乎?;▋罕惹f稼金貴,下雨前后要給大棚通風,冷了要保暖,密了要疏苗,稀疏了要擴繁,村民們伺候地一絲不茍。“我喜歡花兒,天天聞著花香,伺候它們還能拿工資,心里樂!”村民衛雙鳳說。沙門村本村勞動力不足,村支書閆貴發就從鄰村的景而溝、霹破石村雇人,帶動了更多人就業。
不止黃土梁、沙門村,董家溝村是遠近聞名的牡丹村,村里有160多畝牡丹,今年,也種植了20多畝玫瑰天竺葵,村里的制皂車間,都已建設完畢,就等*批精油提煉出來后開始生產。
香草產業,振興鄉村。大莊科鄉正在把香草產業這篇文章做大,橫向覆蓋沙門、董家溝等村莊,縱向發展成為育苗、種植、提油、加工精油制品、香草文化展示等完備的產業鏈條,讓更多農民像郝秀萍們一樣,在家門口就業,富起錢袋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