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驕陽似火,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高橋鎮茶葉研究所1000畝基地里,工作人員周茂詳頂著烈日,奔波于各丘農田之間,為“干渴”的農田開閘放水。
“多虧了這些管道,不然又要從頭開始試種。”周茂詳所說的管道即管道灌溉節水設施,而說到此設施就不得不從高橋鎮桐仁橋水庫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說起。
改革前,桐仁橋水庫年平均供水量1000萬m,既承擔著3.2萬畝農田灌溉任務,也肩負著長沙縣北部16萬余人的飲用水水源供應責任。改革后,水庫年平均節水量116萬m,除農業灌溉用水外,還可充分保證飲用水源供應。
撥動農業節水“敏感神經”農民更愛護
“農業用水價格長期偏低,不利于水資源優化配置。”桐仁橋水庫管理所所長熊圣清楚記得,在長沙縣現代農業創新示范區管委會及縣水務局的積極協調配合下,2012年4月桐仁橋水庫管理所成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小組,*終確定由按畝收費變按方計量收費,同時實行階梯計價方法計收水費。基礎水權部分按0.04元/m,遞增50m/畝以內加收0.01元/m,50-100m/畝以內加收0.02元/m,依此類推。
不僅如此,灌區還規定節約下來的水由水庫出資,高價予以回購。通過“劃階梯”,超額越多水費越貴,低于限額節水量還能高價“賣”給水庫,形成了“節獎超罰,定額內用水優惠,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創新模式,鼓勵節約用水,成為改革示范。
熊圣回憶,通過此種方式試運行一年,當年農業灌溉用水就有了明顯下降,由650m/畝降至570m/畝,節水80萬噸,充分保障了自來水水源供應。長沙縣還利用節約下來的水進行生態補水保護環境。
推動用水協會規范建設農民更受益
“協會自管自建*年,我就騎著自行車從放水口一路騎下來,沒一個人吵架。”龍蟠是百錄村黨委書記兼百錄用水戶協會會長,在他的印象里,從前一到放水時間,各村小組之間就爭吵不斷還經常打架,自從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統一管理后再也沒出現過爭水現象,龍蟠笑著直言連治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農業水價改革同時,長沙縣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規范化建設。由農民用水戶自建自管,主要負責末級渠系工程建設、水價執行、用水管理、工程管護等,推行“輸水到戶、收費到戶,一把鋤頭看水制,工程管理責任到組到人”機制,并對渠系設施管理好、用水管理好、水利用效率高的協會進行重點扶持。不僅如此,節約下來的水費由水庫直接返還至協會,末級渠系建設又有了基本經費保障,農民成了直接受益者,形成了良性循環。
在一系列改革舉措基礎上,長沙縣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同時試點水利設施不動產登記,于2017年6月30日率先頒發全國*本農田水利設施不動產登記權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