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都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建設,并形成一股熱潮。但“鄉村振興”建設,不僅僅只是把農舍建得漂亮一些,把房前屋后掃得干凈一些,多種幾棵樹那么簡單,而是要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提高農村環境質量必須先了解農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并加以治理解決。
農業面源污染引關注
說到環境污染,人們首先想到的無疑是工業污染。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的環境污染不斷加重,主要原因或許是因為工業的快速發展造成的。但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我國的農業已超工業成*面源污染產業,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挑戰。
之所以人們以前總是提到工業污染,而極少關注農業污染,主要是因為工業污染與農業污染的排放性有顯著不同,給人直觀感受不一樣。工業污染主要為點源式集中排放,像疾風暴雨,一眼便知;而農業污染通常是無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像綿綿細雨,讓人無所查覺。
細細回想一下,近年來媒體關于農業污染的報道并不鮮見,比如曾經發生的西北地區節水農業遭遇的“白色困局”……這些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土壤污染和農產品質量急需大家關注。
農業面源污染具有隱藏性
導致我國土壤和水體污染及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日益加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污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農藥長期不合理且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
有專家指出,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以下幾方面:一是化肥的過度使用。目前我國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僅在30%40%大部分養分流失進入環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立體污染。二是農藥的大量使用,而農藥的利用率低。三是規模化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嚴重。四是農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
確切地講,農業面源污染的*特點是隱藏性、長期性和分散性,是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各個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產生的,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但再麻煩也得治理,否則農業發展將遭遇挑戰。這要求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整治農業污染,并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辦法和措施。
農村環境保護以預防為主
整治農業污染必須首先理清思路,在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前提下,實行預防為主、源頭減排,通過規模化經營,實現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其次,要多措并舉開展農村環境保護,如:在宏觀層面重視農業環境政策的整合或一體化,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健全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動態掌握農村污染狀況;實施規模經營,以便更好地應用環保技術;強化農民的環境教育,讓農民將環境保護內化到追求經濟和健康的意識與行動中去。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農業農村部已制定出臺了關于農業污染防治的相關意見,確保農田灌溉用水水質達標;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相信通過實施強有力的農業污染防治措施,農村環境將日漸得到改善,“鄉村振興”定將變成現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