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柳州來賓市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方式,多模式、多渠道、多層次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村農民共同致富。截至目前,該市700多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的村有263個,其中貧困村有140個。
今年以來,市委組織部指導各縣(市、區)根據各地實際,探索資源開發、資產盤活、產業帶動、村企合作、社社合作、社戶合營、入股分紅等多種發展模式,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配套資金,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該市強化產業帶動,引導各縣(市、區)多渠道整合資金,大力發展產業,延伸產業鏈條,穩健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同時,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上半年,忻城縣整合資金960萬元投入思練鎮鳳凰山育肥牛養殖項目;整合資金1446.8萬元用于建設種養場地、農機服務站、購買商鋪和入股育肥牛、桑蠶、百香果等41項產業。
3月,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村整合扶持資金44萬元創建林下仿野生靈芝種植示范基地10畝,安排貧困戶管護。種下的仿野生靈芝長勢良好,預計年底有2-3萬元純收入。目前,該村有村集體經濟項目5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萬元。
該市進一步盤活村集體閑置辦公用房、集體山林、魚塘、水庫等資產,對全市有資產資源的村,采取獨立投資或向社會企業及個人租賃等方式,開展租賃經營,通過盤活資產資源,發揮資源附加效應。
在后盾單位來賓市委組織部和象州縣委組織部的幫扶下,象州縣軍田村通過村集體經濟資金入股,與經濟能人合作開展高密度泥鰍養殖。今年5月,該村放養87萬尾臺灣泥鰍到5畝藕塘中,該養殖基地預計年純收入6.8萬元。該村還“長短結合”,帶動18戶貧困戶發展竹鼠養殖,已實現產值10萬元。
在興賓區,石牙鎮石牙村、正龍鄉正龍村通過店面出租,城廂鎮格蘭村、寺山鎮王元村通過山林轉包,獲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該區大灣鎮凌侖村因地制宜,探索“村企聯營”模式,村民合作社與企業合資建設管理銀耳種植基地項目,村民合作社每年可享受分紅65萬元左右。
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創新實施“黨支部+黨員+貧困戶+合作社”股東負責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哈密瓜種植基地,使貧困戶既是股東又是員工。武宣鎮回龍村則在土地流轉、勞務承包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加強合作,發展云耳種植,實現“就業一人、發展一業、致富一戶”的扶貧示范基地目標。
“我們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在‘抓點、擴面、提質、強能’4個方面下功夫,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開花、不斷壯大。”來賓市委組織部部長奉海峰說。
據了解,該市今年預脫貧的97個貧困村,預計到年底將全部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