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貸盡貸”拓寬貧困群眾致富路
近日,64歲的鹽池縣青山鄉郝記臺村村民張成山就開始在小拱棚里忙活了。“今年甜瓜收入10萬多元,要不是縣里的金融扶貧政策支持,我也不會這么快走上致富路。”張成山說。
張成山過去窮得叮當響,還欠了許多外債,為擺脫貧困,他嘗試發展產業,但缺乏資金。2016年,鹽池縣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門檻,60至65歲的老年人和上了非惡意“黑名單”的貧困戶也可以貸款。張成山申請了4萬元貸款,種植10座小拱棚甜瓜,養殖了40多只灘羊,當年收入達到6萬元。今年,張成山被評為A級戶,無擔保,無抵押,靠自己良好的信用,他又續貸了5萬元,這些資金都用來擴大種植、養殖規模。
在鹽池縣,像張成山一樣有貸款意愿、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群眾實現了“應貸盡貸”,很多貧困群眾依靠*初的扶貧貸款,致富路子越走越寬。
目前,鹽池縣發放免擔保免抵押貸款967戶4130萬元,累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貼息2212萬元,將2255戶60歲以上和968戶非惡意“黑名單”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評級授信范圍,分別發放貸款5683萬元和7373萬元。
“菜單式政策”破解發展資金難題
為解決農戶、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資金難題,鹽池縣出臺了金融助推產業的“菜單式快捷扶持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執行3年期10萬元以內(5萬元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財政貼息等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新型經營主體融資達11.9億元,以灘羊產業為主的特色產業對群眾增收貢獻率達到了80%。
同時,鹽池縣創新融資擔保模式,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村建立產業鏈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聯結機制,形成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產業走的產融扶貧新模式。不僅解決以灘羊為主導,黃花菜、小雜糧、牧草、中藥材為輔助的“1+4+×”特色產業資金難題,而且提振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
在鹽池縣綠林旅游開發公司,幾名農戶正在將分揀好的黃花菜包裝入箱。幾天后,這些精品黃花菜將分批運往廣西南寧,端上當地市民餐桌。
綠林公司負責人陳紀元2014年回鹽池創業,他大力發展集特色采摘、生態休閑、旅游垂釣于一體的生態農業園區。2016年,寧夏銀行給予他100萬元的貸款支持,他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戶,實行公司和農戶利潤六四分配模式,帶動周邊3個村的農戶發展,貧困戶每人純收入達到1萬元。
2006年,王樂井鄉曾記畔村在全國首批開展互助資金試點,該村將“雙到資金”注入互助社,通過“千村信貸”捆綁、扶貧項目疊加,解決了貧困群眾“貸款難、貸款貴”的難題。在此基礎上,鹽池縣采取黨政主導、誠信支撐、產融結合、風險防控、保險跟進、改革創新六大舉措,建立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評級授信系統,創新開展“631”評級授信模式,解決了貧困群眾無人擔保無物抵押難題。目前,全縣已評出信用村92個、信用戶4.2萬戶。“守信才能發展、失信寸步難行”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
“扶貧保”確保脫貧“零風險”
惠安堡鎮惠苑村村民陳東宏婚后在家務農,生活一直沒有起色。2015年,陳東宏被納入建檔立卡戶,他不甘落后,根據縣上的金融扶貧優惠政策,瞅準產業扶貧項目,種植小雜糧150余畝,并在農行、信用社貸款25萬元,購買了小雜糧收割機,致富路越走越寬。2017年底,他在脫貧申請書上簽了名。
鹽池金融扶貧創新形式有效破解了金融扶貧小額信貸全國性“十大難題”,走出了一條“依托金融創新推動產業發展、依靠產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富民之路。截至今年7月底,鹽池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余額8.2億元,戶均貸款8.8萬元,戶均貸款額全國*,小額貸款始終保持零違約。
鹽池縣積極與駐地保險機構合作,為全縣所有農戶量身打造了“2+×”菜單式扶貧保,協調保險公司對農戶實行低保費、高保額的特惠政策,實現了全縣農戶扶貧保“全覆蓋”,既兜住了致貧返貧底線,又為群眾增收致富保駕護航,確保了貧困群眾脫貧路上“零風險”。
馮記溝鄉暴記春村的養殖戶楊科,2016年養殖灘羊80只,在灘羊肉價格*時,灘羊肉價格指數保險保證了他的羊肉賣到每公斤40元,養羊收入達到2萬元。這兩年,他逐步擴大養殖規模,羊只存欄已達到180余只。楊科說:“有了灘羊肉價格指數保險,再也不擔心羊肉價格掉價了。”
“如今,全縣灘羊年飼養量穩定在300萬只,灘羊肉初始價格由2015年的每公斤30元提高到每公斤52元以上。”鹽池縣農牧局負責人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