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說起“18億畝耕地紅線”,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這是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但是近幾年來,全國耕地面積在逐年下降。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7中國土地礦產海洋資源統計公報》數據預測,2017年年末,全國耕地面積為13486.32 萬公頃(20.23億畝),全國因建設占用、災毀、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等減少耕地面積32.04萬公頃,通過土地整治、農業結構調整等增加耕地面積25.95萬公頃,年內凈減少耕地面積6.09萬公頃。
下圖是2012年至2016年,全國耕地面積變化情況:
上面是看得到的耕地面積減少,還有一些侵占耕地就是比較隱蔽的了,比如說“大棚房”。大棚房是以農業設施為名進行的違法建設,承租方建蔬菜大棚時,在旁邊和內部建設“配套用房”,對外租售。大棚房租期一般為20到50年,每套價格從18萬到60萬元不等,被俗稱為“大棚別墅”、“大棚房”。
其實,北京去年就已經在整治“大棚房”亂象,但是馬上死灰復燃。歸其原因,就是一個“利”字。近10年,房地產的火爆讓城里的土地越建越少,拿地成本不斷增長,于是有些企業就瞄準了農村,從農民手里以極低的價格拿到土地之后,建成“大棚別墅”賣給有著“田園夢”的城市居民。這看起來是一種“三贏”的局面,但是這對耕地的破壞是根本性的。今年,夏糧產量和收購量都呈減少態勢,這無疑給“18億畝耕地紅線”又敲響了警鐘。
8月20日,自然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召開“大棚房”專項整治行動動員部署會,將在今年8-12月在全國開展大棚房的清理整治,落實耕地資源保護。這將使得原本各方贏利的局面立馬翻轉,大棚房將被拆除,違法破壞耕地情形嚴重的,還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農民拿不到開發商承諾的錢不說,自己的耕地已被破壞,無法再恢復為農田,將落個“錢地兩空”的境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