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542個行政村,村村都有集體經濟收入,完成了村級集體經濟空白村“清零”目標,創收總額達1.1億元,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393個,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263個,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107個,分別占73%、49%、20%。今年上半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435個。目前,林州市正朝著2018年收入5萬元以下村“清零”、2019年收入10萬元以下村“清零”的目標奮進。
這是林州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成效。2016年以來,該市立足地域優勢,突出黨建引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被河南省委確定為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市)。
臨淇社區 緊盯商貿業譜寫富民篇
“不管什么時候,集體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削弱。如果沒有堅實的集體經濟做后盾,許多工作就只能是空談。”這是臨淇鎮臨淇社區黨總支書記栗東生對發展集體經濟的認識。
臨淇社區是林州市的*大村,戶口在冊人口11600余人,流動人口5000余人。在古代和近現代,這里曾經是縣治所在地,所以臨淇社區也被稱為“村管縣”。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得臨淇社區成為林州市南部*繁華的商貿集市。
近日,來到這里,濃濃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大小商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市場繁華熱鬧而無雜亂之感,街道上車水馬龍卻井然有序。
如何變商業優勢為經濟優勢?如何利用這種優勢壯大集體經濟?這是該社區黨總支多年來始終列入議事日程的頭等大事。該社區黨總支明確“以貿促城、以城帶商、繁榮商業、富民強村”的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商業繁華地帶統一規劃攤位,擴大集體的商業門面房,對市場實施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服務,保證市場的規范化管理,保證集體經濟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該社區還利用集體資源招商引資,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在此基礎上,該社區著力解決居民的“菜籃子”、居民小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民生問題。
2006年,該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為80萬元,近幾年在250萬元左右。2017年,臨淇社區社會總產值實現17.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7億元,商貿零售總額57億元,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570元。
臨淇鎮黨委書記楊凱紅認為,臨淇社區是林州市發展商貿促集體增收的典型,社區在集體經濟發展上沒有采取竭澤而漁的方式,而是把固定資產牢牢地掌握在集體手中,從而使集體經濟成為有源活水,社區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西張村 打造千年銀杏樹下的幸福家園
大銀杏樹位于西張村西北,是西張村的標志,據說樹齡已有上千年。村民說:“從前在舊社會,遭遇災荒年,我們的先人就去山西逃荒,登上太行山上的魯班豁口,都要回望這棵銀杏樹,然后找到自己的家,再看一眼。現在,日子好了,再也不用逃荒了。”
西張村共有4100口人,2017年社會總產值完成1.3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73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村民主要以在周邊工業企業務工為生。那么,西張村的集體經濟實力如何?
該村黨支部書記謝海生介紹,近年,村“兩委”以建設“富美西張、幸福家園”為目標,以黨建為統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內挖潛力,外引資源,壯大集體經濟。2017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62萬元,較2016年增加20萬元,預計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100萬元。
2017年,村集體通過征收企業占地費,實現增收25萬元,光伏產業增收方面投資120余萬元,安裝了200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每年可增收22萬元,并帶動全村貧困戶增收。在合作社流轉土地增收方面,村集體牽頭,成立了西張村新華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300余畝種植經濟作物,實現土地收益*化,每年增收5萬元,促進了農業增效、集體增收。今年,該村盤活老學校閑置教室,投資40余萬元建設了村辦幼兒園,投運后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
“近年,村‘兩委’時刻把改善民生、服務群眾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不斷推進惠民工程,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增加群眾福祉。”謝海生說。
姚村鎮黨委書記栗強云介紹,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姚村鎮結合全鎮實際,統籌謀劃,科學布局,通過發揮產業優勢、補齊增收短板、突出試點帶動等方式,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增多。去年,村均收入突破40萬元,今年將消除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預計村均收入將突破50萬元。
上下同欲 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既是重要的經濟問題,更是重要的政治問題。”林州市委書記王軍說。
2015年年底,林州市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僅136個,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59個,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40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嚴重制約林州市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削弱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016年,面對嚴峻形勢,新一屆林州市委痛定思痛,決心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打個翻身仗,讓村級班子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該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為基層組織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整合優勢資源,挖掘發展潛力,激活內生動力,走出了一條全面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之路,大大提升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王軍把林州市近3年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方面的實踐總結為“三個三”。一是抓住三個關鍵,抓全面覆蓋,推進整體發展;抓產業帶動,推進融合發展;抓資源挖掘,推進自主發展。同時,探索了鄉脈經濟、聯建經濟、補充耕地項目等10種路徑。二是破解“三個難題”,破解項目、資金、人才難題,解決村莊找不到路徑、有項目落不了地、項目落地賺錢難等問題,克難攻堅,掃清發展障礙。三是落實“三方責任”,強化市直職能部門主管責任,強化鄉鎮和街道的主體責任,強化各行政村的直接責任,部門聯動,匯聚發展合力。
截至2017年年底,集體經濟收入1萬元、5萬元、10萬元以上的村,分別占總村數的*、73%、49%。廟荒村黨支部*書記陳軍說:“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了,村干部的腰桿硬了,權威提升了,說話算話了,組織動員群眾的能力強了。”下一步,林州市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在2017年“清1”的基礎上,到2018年年底實現“清5”,到2019年實現“清10”。
王軍說:“以村級集體經濟‘源頭活水’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這樣,我們可以讓農民的‘錢袋子’更充實,讓農村成為引人入勝的天地、農業成為令人向往的產業、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