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黃山市農委了解到,該市在黃山區焦村鎮試種的20畝巨型稻長勢喜人,株高1.8米以上,單穂500粒以上,畝產預計超過800公斤。當地還同步引進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發明的無抗生素健康分子養殖配方,創建“稻魚共生”生態種養模式,畝均收益有望翻一番。
近年來,黃山市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展精致農業,組建成立新田園新鄉村研究院,推廣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皖南花豬、三潭枇杷、黃山貢菊等特色產品小產區生產模式,在全省率先構建“七統一”農藥集中配送體系,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示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果蔬、食用菌、覆盆子、山泉流水養魚、皖南花豬、黃山中蜂等特色種養業。各類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到240萬畝以上,其中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認證面積達104萬畝,推動了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并入選全省首批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同時,重點推進茶業全產業鏈有機化試點示范,加快茶葉種植生態化、加工清潔化改造。目前,該市茶葉產量、產值在全省保持*,茶葉出口額占全國12%、全省70%以上。
黃山市以“旅游+農業”為抓手,深入實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提升工程,現擁有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4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4個中國*美休閑鄉村,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從事休閑農業,去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4000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280億元。據黃山市農委負責人介紹,該市遴選20個重點區域開展油菜高產示范活動,注入創意元素,種植田間圖案,發展賞花旅游,僅今年重點區域油菜示范片就實現旅游收入4.3億元,畝均拉動旅游收入5375元。
從傳統農業的粗放型種養到小產區生產;從注重農產品產量到注重質量安全;從單一種養結構到發展鄉村旅游,黃山市農業結構的調整、生產方式的改變,帶動了*脫貧和山區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數據顯示,黃山市近五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2%,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459元,居全省第四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