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哈爾濱加快推進食用菌基地建設(圖)
哈爾濱加快推進食用菌基地建設(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5 18:25:00  來源:哈爾濱日報  閱讀數:441

致富

  連日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江灣鎮土城子村的貧困戶馬全紅和妻子都忙著采摘黑木耳。看著又大又肥的黑木耳曬干銷售后就能變成現錢,夫妻倆心里非常高興。去年,他家靠種植黑木耳收入2萬元,今年又培育了2萬袋,預計年底可收入3萬多元,真正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這些年,鎮里、村里幫著大家發展黑木耳產業,幫助我們脫貧增收,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馬全紅感慨地說。

  *定位確定項目不能有半點含糊

  江灣鎮土城子村祖祖輩輩靠著種地過日子,產量低、收入少,多年來村民的日子一直過得不富裕。

  47歲的李軍,是2014年被推選為土城子村黨支部書記的。之前,他擔任過居民組長、村委會副主任,在村干部崗位上已經干了18個年頭。

  如何帶領村民早日實現脫貧?李軍苦苦尋求。他與村“兩委”干部多次商談,決心要結合實際,盡快為村民尋找一個好的脫貧致富項目。這時,縣農委提供了一個種植黑木耳的信息,這給了李軍一個啟發。

  黑木耳是綠色食品,市場看好,而且當地又有原料資源。但大家還是顧慮重重,別說村民擔心,村干部也心里沒底。發展黑木耳產業,村民能不能跟著干?收獲后能不能賣出去?另外,生產過程中滅菌、接種、發酵、溫度、濕度等技術要求很高,村民們能不能干好都是問題。

  “種植黑木耳咱算是新媳婦上轎頭一回。咱不會可以學嘛,以前種烤煙和辣椒,還不是從不會到熟練,逐步發展起來的。”李軍耐心做干部群眾的思想工作,大伙兒同意了。

  “確定脫貧項目,來不得半點含糊。”李軍又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尚志、賓縣等縣市實地考察取經,參觀了五六家黑木耳種植合作社和木耳加工企業,*終統一思想,認準了這一項目。

  抱團發展種植戶有了“定心丸”

  2016年10月,江灣鎮土城子村黑木耳項目正式上馬。雖然爭取到了一筆扶貧資金,但缺口仍很大。“遇到資金不足,咱要帶頭解難。”李軍自己拿出4萬元作為墊資,村“兩委”班子其他成員你五千他一萬,共墊資10萬元,使整個施工沒有受到影響。同時,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又到信用社協調扶貧貸款,陸續為參與木耳種植的貧困戶申請下了貸款。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8個黑木耳大棚先后建成,共培育木耳菌棒30萬袋,拿出15萬袋先讓12戶貧困戶參與生產,其余15萬袋交給其他村民大田培植。在裝袋和上架過程中,則安排貧困戶到木耳基地打工掙錢。村里成立了圣威專業合作社,從外地請來兩名技術員具體指導,實行“統一生產菌棒、統一發酵育種、統一提供技術服務、統一收購木耳、統一進行包裝、統一銷售產品”的運營模式。

  “風險由合作社擔著,我們種植戶就沒有了后顧之憂。”貧困戶李金龍開始有顧慮,通過村干部登門做工作,*后種植了1.2萬袋,去年收入2萬元。今年他又擴大到2萬袋,預計可收入3萬多元。

  培植黑木耳離不開水,在植入大田后要定時噴淋,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村里又安排專人跑水利部門爭取項目,先后打了兩眼深井,建了一處蓄水池,鋪設水管2300米,并安裝了噴灌設施。

  在軟硬件設施兼備的情況下,土城子村的黑木耳扶貧項目很快見到了效益。2017年,該村共生產干木耳2.5萬公斤,銷往福建、河南等地,村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3000余元。

  全縣發力依靠黑木耳走上致富路

  不僅僅是土城子村依靠黑木耳種植走上致富之路,如今在依蘭縣很多村屯都建立了黑木耳種植基地,一排排菇棚鱗次櫛比,欣欣向榮的氣息撲面而來;田里放養的菌筒排列整齊,在陽光下泛出一片銀白色的光;勞作的村民在地里來回穿梭,編織著致富的夢想。

  我們在依蘭縣農委了解到,目前黑木耳種植已經成為依蘭縣調整種植結構的一個重要抓手。依蘭縣通過貼息貸款、菌棒補助及培育棚建設等扶持政策,走規模、集約、品牌發展之路。通過加大融集資金、提供技術服務、堅持培育典型,以典型示范、龍頭帶動等方式提升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加快推進食用菌基地建設,發展現代生態觀光農業。

  據統計,2018年依蘭全縣食用菌種植總規模1500萬袋,其中標準吊袋大棚536棟,預計黑木耳總產量80萬公斤,年產值6000多萬元,帶動農戶1117戶,其中貧困戶717戶1245人,增加就業崗位1000多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