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養老產業藍皮書 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8)》正式發布,聚焦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2.0版,客觀系統地梳理了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新時代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及路徑。
據了解,《北京養老產業藍皮書》針對北京養老產業發展的行業發展動向,每年根據養老產業發展需要,選擇重點和熱點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和深入研究,為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產業投資與發展提供參考。
今年發布的《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8)》重點聚焦北京市從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概念提出推進試點的1.0版到其現階段鞏固、調整、充實和提高的2.0版,全方位總結和展示迄今為止北京市居家養老體系建設所取得的重要標志性成績,客觀系統地梳理和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從操作、前瞻層面提出新時代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版的思路及路徑。
與以往發展報告不同,《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8)》特別關注涉及現階段制約全市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2.0升級版過程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報告中提到了在北京市居家養老整體取得顯著進展的同時,農村地區的養老產業整體處于極不發達的境地。
“在300多萬需要服務的老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集中在農村,這是北京居家養老的*短板,特別是留守老人,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居家養老服務,亟需引起重視和關注。”作為《北京居家養老發展報告(2018)》的主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對該書進行了權威解讀。當前,北京市農村地區的養老極不發達,基本上還是依托家庭和個人自我解決各類服務需求。一方面,農村地區老年人收入低下,成為制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根本。2016年末,農村老年低保對象2.014萬人,占農村低保對象總數的43.17%。另一方面,由于交通相對不便,缺乏規模效應,整體上農村地區老年人的專業化供給也相對不足。
未來,如何發展面向農村地區的居家養老服務,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報告中也列舉了北京市農村地區已經有所突破的一些居家養老服務。比如,在農村地區互助養老發展狀況良好,密云區于2017年提出了低齡健康老人幫助高齡老人的互助理念,針對農村老年人居住分散的情況,在村里建立鄰里互助員隊,互助員根據老人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勞務幫助等服務。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區共成立11支互助互扶村級隊伍,可受益老年人達500余人。針對缺乏日常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村委會牽頭設立“老年扶助幸福院”,對有共同生活需求的老年人進行集中供養,并引導老人之間相互幫扶。在助餐服務方面,房山區通過養老助餐車和社區配餐點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順義區利用老年公寓原有食堂,對庫房進行改擴建,建成區級養老助餐集配中心。此外,居家適老改造體系建設工作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懷柔區老齡辦對全區申請適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家庭,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主要問題及自評需求,免費給老人配備不同的適老設備,包括建筑硬件改造、家庭內部設施無障礙化、康復輔助器具適配、智能化助老服務設施等配備,這些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經驗都有值得借鑒之處。
在對該書的解讀中,陸杰華也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建成充實完整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豐富居家養老服務內容,滿足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群的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心理慰藉、社會融入等全方位需求;構建完備的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構建完備的護理員隊伍建設體系,形成完整的養老護理職業發展路徑;使企業和組織形成完備的自我創新能力,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