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如血,黃如金,黑如墨,白如雪,絢麗的色彩,雍容的體態,一尾尾靈動的錦鯉在池塘中漾起優美的水波……8月30日,麻城市黃土崗鎮桐枧沖村大成錦鯉養殖基地里,負責人成學勇正在給這群美麗的精靈喂食。見到主人來,魚池里大大小小的錦鯉呼啦啦地探出水面,激起片片水花。成學勇笑盈盈地說:“它們可都是寶貝呢。”
近年來,麻城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漁業,農民紛紛養蝦養蟹,紅紅火火。成學勇另辟蹊徑,養錦鯉辦合作社,走出一條不同的致富之道。“錦鯉被稱為水中游動的活寶石,價格要比普通魚高出許多倍。”談起錦鯉,成學勇有一肚子話說。十年前,他在廣州一家錦鯉養殖企業打工,喜歡上了這種美麗的生物,“養殖觀賞錦鯉在南方早已成為時尚,在湖北肯定會有前景。”
成學勇誠心拜師,邊養邊學,漸漸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干。2013年,他回到麻城,成立大成錦鯉養殖合作社,正式開啟了錦鯉養殖之路。
成功的背后是道不盡的艱辛。“這魚兒看著漂亮,養大卻不容易。”成學勇介紹,錦鯉的*生長溫度是22℃至28℃,每天必須密切觀察投喂魚食量、水的溫度、含氧量等環節,還要針對每天遇到的狀況,分析每一個細節,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選苗是*步,“相當于選美。”成學勇說,錦鯉作為一種觀賞性*的魚類,從魚苗開始,就要篩選“顏值”高的繼續“培養成才”。“每年至少篩選10次,淘汰品相差的,留下有觀賞價值的,能脫穎而出的是極少數,可謂萬里挑一。”在選魚苗階段,成學勇每天4點半起床,選苗、喂養、觀察、改良品種……
“對錦鯉顏值高低的評判,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成學勇表示,每條錦鯉花紋的形狀、色彩、魚鱗都不一樣,而他能“擇優錄取”,全憑多年積累的經驗。
入選的“佳麗”按照品種以及成長周期的不同,分為紅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丹頂等10個區域入池。基地養殖水源是經過過濾設備處理的山泉水,每個區域都安裝了凈水循環系統,保證魚池水質和周邊水源水質,環保又節能。“越干凈的水養出的錦鯉越美。”成學勇說,從4月底5月初孵化到現在,再飼養三至四個月就可以上市。經他培育的特色“紅白”錦鯉能賣到5000元一條,普通一到兩斤重的錦鯉每條在200~300元之間,年收入近700萬元。
如今,成學勇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錦鯉專家,不少鄉親慕名前來學習。目前,合作社養殖基地已經在黃土崗鎮小漆園社區發展了200多畝水塘養殖錦鯉,帶動了周邊五六個村50多個貧困戶加入錦鯉養殖產業,成年的錦鯉銷往全國各地。成學勇并不滿足于此,他想把合作社改造成花田,讓慕名而來的人一邊賞魚一邊賞花,建造一個美麗的花鳥魚園。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