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陽縣車鳴峪鄉劉家坪村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排排大棚鱗次櫛比,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圓鼓鼓沁香誘人,一派生機勃勃。
車鳴峪鄉海拔較高,氣候濕潤,水源純凈,晝夜溫差較大,是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理想之地。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鼓勵當地群眾種植反季節香菇和仿野生櫟木木耳兩種產品,食用菌種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據了解,該基地占地100畝,建設標準化鋼架結構養菌大棚15個、出菇大棚50個,總投資600余萬元,年可發展反季香菇50萬棒,實現產值375萬元。該基地按照“村支部牽頭、合作社組織、群眾自愿參與”的組織架構,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對基地內種植戶實行“統一規劃建設、統一菌棒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銷售”的經營管理。在縣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術、設備、銷售方面的引導下以及農戶的辛勤種植下,如今劉家坪村的食用菌因無污染、質量好逐漸打開了市場,給農戶們帶來了好收入。
“我們種香菇比種其他農作物強,銷路好還不耽誤工夫,我一個家庭婦女去年領到了1萬多元工資,不比在外打工掙得少,真得感謝政府給咱找到了一條致富的好門路呀!”51歲的王玉香是劉家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她的主要工作是擺放菌棒、采菇,平均每天能賺100元。“香菇長到3.8厘米就要采摘,3.8厘米到5厘米之間的香菇肉厚鮮嫩,能賣個好價錢。而且香菇生長周期短,一茬香菇能采摘10天左右,初次采摘后,一個星期就能再次采摘……”王玉香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自己的香菇采摘經驗。如今像王玉香一樣每天在香菇棚里工作的貧困戶有20多人,忙的時候可達三四十人,他們工作固定,收入也比較穩定。
基地負責人任建新笑著給我們算起了香菇賬:“這些菌棒每批都能連續出菇6個月,去年50萬個菌棒共產75萬斤香菇,銷售額達210多萬元,實實在在的效益讓村民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而且,我們的香菇品相好、口感佳,含有大量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不僅擺上了縣城的超市貨架,還銷往上海、湖南、湖北等大中城市。如今,農民的錢包鼓了、腰桿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數更高了!”說起食用菌種植給當地群眾帶來的巨大效益,任建新自豪地說道。
一朵朵美麗的“香菇傘”,正成為當地群眾脫貧的“致富傘”,越來越多的農戶通過種植香菇走上了一條穩定的增收致富之路,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勾勒出了一道幸福的農村美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