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清遠英德探尋鄉村振興路(圖)
清遠英德探尋鄉村振興路(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7 13:42:00  來源:清遠新聞網  閱讀數:478

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我們要建設的美麗中國,既要做到城市美麗,又要做到農村美麗”。清遠市英德作為農業大市,近年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主導,村民主體”的原則,率先探索制定“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激勵機制,并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共同建設美麗家園。2016年至今,全市創建美麗鄉村505條,累計兌現市、縣兩級“以獎代補”資金2.09億元。其中,整潔村457個、示范村41個、特色村6個,生態村1個。九龍鎮活石水村被評為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河頭村創建成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和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各種類型的美麗鄉村在英德遍地開花,繪就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業興民富的鄉村畫卷。

  黨建引領,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英德市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民理事會在農村建設中的“主心骨”和“領路人”作用,既為村黨組織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又加快了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下太鎮沙崗村委雞嶺村過去“臟、亂、差”。2016年5月,廣州紡織工貿集團、清遠國土局等幫扶單位進駐沙崗。在鎮黨委的指導下,沙崗村借力*扶貧,并依托黨支部和村民理事會,廣泛動員全體村民,通過積極爭取上級美麗鄉村財政獎補資金、村民籌資籌勞等方式,籌集資金100多萬元,開始大刀闊斧建設美麗鄉村,村容村貌迅速煥然一新。雞嶺村不僅重新擴寬并硬底化進村道路、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文體廣場、文化室等,還以“家訓家風、基層黨建”為主題,利用修整好的院墻和活動廣場建設200余平方米的黨建文化墻。2016年底,雞嶺村被評為清遠市美麗鄉村示范村。

  英德市橫石水鎮同樣注重黨建的引領作用,全面掀起美麗鄉村建設熱潮。在2017年村級換屆選舉中,該鎮結合實際重新構建基層黨組織,進行人事改革,啟用黨性好、覺悟高、帶頭致富能力強的農村黨員擔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和支部書記,為基層黨組織注入新活力。這些新當選的村干部不負眾望,始終奔走在各片區黨支部和理事會中間,收集民意、聽取民聲,不厭其煩的召開家長會,努力調動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目前,該鎮已建成美麗鄉村62條,其中整潔村60條、示范村2條,“廣東省衛生村”7條,“清遠市文明村”23條。

  創新投入機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英德著重加強頂層設計,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根據村莊基礎條件成熟情況,按照“整潔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態村”四個梯度的標準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一方面,聘請多家專業設計單位對全市美麗鄉村和省定貧困村進行高標準規劃;另一方面,把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綜合改革、鄉村旅游開發、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扶貧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實行“七先七后”(即先農綜改后美麗鄉村、先規劃后設計、先拆危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先村里后村外、先環境整治后綠化美化、先村莊建設后政府獎補),有效解決新農村建設單打獨斗、無規無序、不可持續等問題。

  英德還率先探索制定“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激勵機制,政府主要負責規劃設計、控制標準,把村莊建設工程具體事務交給村黨支部、村民理事會等村級組織,各村村民理事會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家長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動員群眾籌資投勞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在創建成功并通過驗收后,及時向各創建村撥付美麗鄉村獎補資金。由此,群眾變“要我建”為“我要建”,大大節省政府“大包大攬”發包工程等環節的時間和費用,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共建共享美麗家園。

  該市連江口鎮連樟村黨員干部和村民理事會成員*時間無條件拆除自家泥磚房,以實際行動帶動其他村民參與新農村建設;波羅鎮板水村九斗麻村小組通過整合資金、籌工籌勞、捐資等多種渠道自籌資金70.5萬元,高效完成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建成了綠化小公園、村外池塘、悠閑小道、燈光籃球場等綜合活動場所,實現村莊的“華麗變身”。

  “美麗鄉村建設,不光要農村靚起來、農民富起來,更要德行美起來。”隨著一批批美麗鄉村的建成,鄉風文明也被擺上重要議程。英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挖提煉鄉村歷史和傳統文化,修訂完善符合鄉村實際、操作性強的村規民約;以姓氏家族為單位建立家規家訓,通過“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系列活動,文化祠堂、家風文化墻等特色載體,讓好家風成為代代相傳的良性循環。此外,注重打造“一村一特色”,建成九龍鎮湴田村“和”文化、山蕉坪村“禮”文化、活石水村“福”文化等鄉風文明特色品牌,以及九龍鎮美麗鄉村聯歡晚會、大灣鎮“火麒麟”、石牯塘鎮“白糍節”、西牛鎮“客家雞公獅”等一批民俗文化特色品牌。今年7月19日,清遠市文明村鎮創建暨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會在英德九龍召開,清遠各縣區實地交流學習英德的經驗做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核心任務,其*終目標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如何推動產業興旺?英德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三品工程”,做大做強英德紅茶、柑桔、麻竹筍、蠶桑等特色產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有機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和農家樂,探索出“農旅結合”“茶旅融合”“土地入股”“土地租金+年底分紅”“互聯網+供銷社+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等一批發展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拓展農民增收空間,讓越來越多農民的腰包在產業振興中鼓起來。

  “三產融合”促民增收致富

  “錦潭河鮮只有‘野’味,沒有腥味”這一說法早已被外地游客所熟知。依托錦潭水庫的優質泉水資源和水電站梯級發電的流水優勢,英德市錦源農牧產品有限公司在水庫下游開發谷底冷水漁業和茶果蔬菜農業,形成了占地約5000畝的集水產養殖、禽畜養殖、蔬菜、水果、沼氣利用為一體的立體循環農場,批量繁殖娃娃魚、三文魚、鱘龍魚、錦潭鱉等市場價值高的水產品,并建有占地面積500畝農副產品加工廠、標準化魚干場和深加工場,生產魚干、臘肉、臘腸、菜干等農產品。通過農產品加工業的前延后伸及經營模式的拓展,錦潭河鮮還隨著30多家“錦潭”品牌直營店O2O體驗館和終端批發市場,暢銷珠三角以及港澳等地,年產值突破3億元。

  2016年7月,錦源農牧公司又把目光瞄向了鄉村旅游,于是“錦潭小鎮”項目應運而生。該項目以“高科技精品農業+生態旅游觀光業”為主體,充分發揮鄰近英德石門臺*自然保護區的山水資源優勢、農業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優勢,依托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游樂項目,計劃打造規模宏大的農產品及農耕文化體驗場。目前,已建成了沿河12公里的瓜果長廊,疊水瀑布、高端釣魚場、恒溫河、溫泉泡池、萬人捉魚場、水上大舞臺等河灘項目也陸續完工。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采取“企業+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農戶”五級聯創合作共建、運營獨立、利益共享的創新發展模式。由錦潭農牧公司負責項目整體規劃、生產資料投入、引進項目和技術指導,引入民營資本和統籌整合的土地進行投資運營管理;鎮政府負責協調項目土地、用水用電、環保和治安問題,指派專人協調企業項目立項、報批和工商稅務登記等;村委會則負責轄區內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引導村民支持項目正常建設及運營;村民小組負責提供項目所需的土地和勞務,服從創建方指定的項目規劃、管理、經營及銷售;農民以土地資源作為股份入股企業,并優先享受景區就業權和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

  在企業、政府、村委會、村小組、農民五方的合作中,簡單的農產品買賣、土地租賃行為,逐步向保底收購、股份合作等緊密關系的轉變,“五級聯創”的各級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建設農業旅游景區為例,鎮政府從景區門票中按3元/人次提取治安管理費,村委會從景區門票中按1元/人次提取管理費,村經濟聯合社在合作土地家庭農場經營收入中提取3%,農戶以土地等資源產權投資獲得分紅,并獲得在景區優先工作的權利。“通過土地入股、‘家庭農場’輪作蔬菜、景區務工等手段,農戶每年可增加勞務收入5萬元,人均集體經濟收入可增加12000多元。”據石牯塘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五級聯創”模式的優點在于成功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把‘死資源’激活為‘活資產’,把資源變成股權,農民變股東,農戶還優先享受景區就業權和承包土地種植農作物增加收入,真正讓農民獲利,并壯大村集體經濟。”英德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錦潭小鎮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三產融合模式,做強了特色優勢產業,拉長了農業全產業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為英德乃至清遠實現農村產業興旺提供鮮活樣本。

  2016年,錦潭小鎮列入廣東農業公園創建單位;2017年相繼被列入廣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之一、國家首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單位。今年5月28日,成為廣東省*批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名單,是清遠市*入選代表。

  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如果說錦潭小鎮項目只是帶動英德局部實現鄉村振興,那么鄉村旅游則在英德各鄉鎮蓬勃發展,漸呈燎原之勢。

  安美生態園位于該市浛洸鎮三村。2015年初,三村通過農村綜合改革整合了金龍、門樓、大塘等7條自然村的1800畝土地,以每年500元/畝的價格流轉給英德市安美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四季花海、CS拓展基地、野外露營生存體驗基地、親子勞作體驗基地、越野車體驗基地以及特色民宿等項目,致力于打造“可游、可住、可留”的農業體驗式田園綜合體。

  與安美生態園不同的是,九龍小鎮采取“企業+村經濟社+農戶”的經營方式,直接把當地資源變為資產、資產變股權、農民變為旅游從業者。項目涉及的6條行政村村集體(村經濟社)與國業旅游公司合作,以土地入股“九龍小鎮”旅游項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紅外,還通過企業用工、停車場、土特產店鋪等實現增收。例如該鎮河頭村,村集體收入從以前的1萬元,增加至目前的30萬元。

  近年來,英德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制定并出臺《英德市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英德市農家樂旅游星級評定管理辦法》等系列措施,形成支持和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體系。一方面,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鄉村旅游景區(點)3A以上和農家樂三星以上的創建、評定和獎勵;另一方面強化政銀企合作,充分發揮市財政設立的“政銀保基金”作用,為多家涉農旅游(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政府的引導下,英德的農業休閑景點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先后培育出積慶里、鐵溪小鎮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標桿。目前,英德成功創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2個(黃花鎮、石牯塘鎮)、示范點3個(積慶里紅茶谷、云水謠生態旅游度假區、九龍小鎮)。2017年全市農業旅游業總收入7億元,農業旅游年接待1050萬人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1021個,農家樂1010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約4411人,其中農民從業人員4232人,占95%。據農業部門預計,今年該市農家樂數量將同比增加20%,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增加33%。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