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和現行扶貧標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著力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切實提高貧困人口獲得感,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目標已經確定,三年任務艱巨,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要有新作為、實作為、大作為。
實踐證明,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以其特有的產業特征和功能、以其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以其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帶動作用,全面助力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在三年脫貧攻堅戰中,鄉村旅游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助力脫貧攻堅,產業是主力。鄉村旅游產業扶貧是*扶貧的有效方式,是“授人以漁”。貧困地區產業基礎薄弱,迫切需要尋求某種產業發展的推力。在具有一定旅游資源條件、區位優勢和市場基礎的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游會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由城市自發而持續地向農村傳輸,發揮旅游的乘數效應,進而達到發展經濟、實現脫貧的目的。從各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使貧困地區生態、生產、生活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整合,轉化成新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光彩的職業”,進而實現農村增美、農業增值、農民增收,還可以把扶貧*到村、*到戶、*到人,直接推進農民增收脫貧。如引導和扶持貧困地區農民直接參與鄉村旅游經營,或利用自家的房屋、土地、生活等資源開辦農家樂、家庭農場、休閑農莊或經營鄉村民宿客棧等,為游客提供旅游休閑服務,直接增加經營性收入;引導和扶持農民從事特色種植、養殖和手工藝制作,利用鄉村旅游創造的市場,銷售自家的農副土特產品和手作工藝品等,實現創收增值;通過土地流轉、房屋出租、“農民旅游合作社”“公司+農戶”等途徑和方式,增加貧困家庭和人群的土地經營權流轉收入、資產股權收入、就業務工收入。脫貧攻堅就在于把這些規劃、項目、舉措落實到村到人,讓貧困戶一批一批脫貧甚至致富。
二是助力脫貧攻堅,市場當主攻。只有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生活、消費,鄉村旅游才能把助力脫貧攻堅的任務落到實處。“城里的游客走進來,鄉里的特產走出去”,這是旅游*扶貧的關鍵。這不僅需要項目的*落地,更需要市場的有效助攻。旅行商是*扶貧、市場主攻的生力軍,對于鄉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構建、市場推廣和品牌維護,旅行商肩負重要使命且大有作為;組合包裝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研發研學旅行、老年旅游、康養旅游和鄉村度假等細分市場,為貧苦地區送去源源不斷的客源,這就是“鄉村旅游+*扶貧”的主攻方向。發揮互聯網和電商的市場優勢,聚焦貧困地區鄉村旅游的市場推廣和直銷,是脫貧攻堅市場主攻的重要一翼。開設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扶貧“窗口”“頻道”和直通渠道,實現“面對面”“點到點”的市場推廣,這是解決貧困地區農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
三是助力脫貧攻堅,人才為主體。鄉村振興首先是人的振興。鄉村旅游扶貧,扶志扶智扶能是重要途徑,通過就業創業、培育典型、合作經營、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激發貧困地區農民的熱情,幫助其樹立新理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成為鄉村旅游的經營者、服務者和得益者,培育一批鄉村旅游的領頭人,培養一批新型農民,進而凝聚鄉村旅游助力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同時發揮鄉村旅游發展的吸引效應和帶動效應,吸引“走出去”的農民返鄉創業,吸引社會更多的產業主體和有志之士走進鄉村投資興業,引導和支持有規模、有品牌的旅游產業集團和貧困地區對口、掛鉤、緊密合作興業,形成合力,形成貧困地區鄉村旅游的創業大軍,參與脫貧攻堅戰,共創鄉村振興的幸福產業。
誠然,鄉村旅游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但要防止不顧實際“遍地開花”,形式主義“走過場”。因此,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做到規劃*、項目*、對象*、產業*、市場*,把三年行動計劃落實到鄉村和農戶,以脫貧標準和實際成效檢驗鄉村旅游作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