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研討會”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海內外300余名嘉賓齊聚一堂,聚焦產業結構、扶貧模式、產銷銜接、冷鏈物流等話題分享交流,并為貴州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近年來,從發端于貴州六盤水的“三變”改革,再到讓塘約村煥然一新的“塘約道路”,都是貴州破題“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把產業脫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重點推進蔬菜、茶葉、食用菌等產業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招商引資政策,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2017年,貴州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28.48億元,增長6.5%,累計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55個。
“貴州生態環境優良,全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面積3233.66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累計144.2萬畝,位列全國第2位,為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場所。”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在致辭中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目前,貴州農業發展還存在小、散、弱等現狀,要走科學化農業之路,發展現代化農業,進行節約化生產和種植。同時,農村要進一步打開‘窗戶’,讓優質企業走進來。”
中國蔬菜協會秘書長柴立平認為,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和產業升級的關鍵突破點之一。同時,要推動有安全信用背書的企業品牌和地方品牌發展。
“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兩者要聯系起來。”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協會首席顧問、臺北市原市長黃大洲認為,“要讓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形成產業鏈,并讓農民參與進來,提高他們的收入。”
振興貴州鄉村應該發展什么樣的產業?如何發展?
“對貴州來說,鄉村振興要積極推進‘農業+’的發展概念。”臺灣元智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丘昌泰認為,農業要與休閑旅游、文創、大健康等產業相結合。
“建議貴州創建綠色扶貧公益基金平臺,喚醒沉睡的森林生態資源。”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保平說,可以公益行為的廣泛參與性加公益經濟的商業模式支撐、以移動互聯與生態大數據應用為載體,引導建立具有良性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
“應創新農業產銷標準作業,助力黔貨出山。”臺灣美生綠色創新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李孟信認為,制定標準化的優勢是可以發展大農企以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借由農業產銷標準推動產業結構改革,提升農業競爭力。
近年來,貴州旅游持續井噴,是貴州特色農產品打開市場的一個機遇。上海向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汪致重說,可著眼本地本省巨大的旅游消費市場,在文創上下功夫,通過特色伴手禮帶動農產品產業加工,帶動黔貨出山。
研討會上,貴州省投資促進局與中國蔬菜協會和貴州黔仕寶生態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還分別簽訂了招商合作協議。
本次研討會由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2018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組委會主辦,省投資促進局、省農委、省林業廳、省農業科學院、臺灣中華知識產學合作交流協會承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