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花山”葡萄,全世界目前僅存兩株,皆位于北京。*新調查顯示,其中一株已然“命懸一線”,距離滅絕只剩一步之遙,甚至比大熊貓還要瀕危1000多倍。專家呼吁,應盡快提升百花山葡萄保護等級,迅速開展相關生物學、生態學基礎研究,明確瀕危機理,為這一珍貴野生植物資源的搶救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
據介紹,百花山葡萄為北京特有,首份標本采集于1984年,至1993年時,“百花山葡萄”名稱正式發表;2016年,學者們找到了百花山葡萄第二株野生活體;2017年,這種葡萄的花、果、種子形態被*記錄。北京林業大學張志翔教授團隊前不久在國際植物學期刊《植物分類》發表研究論文,對北京這一特有的極度瀕危植物——百花山葡萄的分類學地位開展了深入研究,重新評估了葡萄分類地位和瀕危等級。按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評估體系,該物種所處等級應為“瀕危”,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據專家介紹,葡萄是舉世聞名的經濟樹種,是果脯類水果和葡萄酒釀造的重要原材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我國葡萄屬植物有37種,占全球葡萄種類數的一半以上,其中30種為我國所獨有。因此,我國野生葡萄植物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對促進世界葡萄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百花山葡萄是僅見于北京地區的野生葡萄,其數量極其稀少,目前野生個體僅見兩株。從數量上來比較,它比大熊貓瀕危1000多倍,比另一北京特色瀕危植物——北京無喙蘭瀕危近10倍。
北京林業大學沐先運博士在調查中發現,僅有的兩株百花山葡萄,一株長在109國道邊,屢遭破壞,無法開花結果;另一株則位于百花山保護區的一條山溝里,由于周邊樹高林密,該植株已從2016年發現時的約1.5米,急劇萎蔫到了0.2米。他指出,百花山葡萄窘迫的生存現狀與瀕危程度,與其所受到的保護力度和保護成效之間,存在著十分嚴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如此珍貴的種質資源,作為北京所特有的野生植物,很有可能在大多數人尚未認識它之前,就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專家呼吁,鑒于百花山葡萄所面臨的極高滅絕風險,應盡快提升百花山葡萄的保護等級。要迅速開展相關生物學、生態學基礎研究,明確瀕危機理,為這一珍貴野生植物資源的搶救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