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新種植甘蔗11畝,加上去年種植的,總共種有80多畝甘蔗。目前,甘蔗長勢不錯,預計收入可觀。” 近日,在大化瑤族自治縣共和鄉古喬村新村屯,貧困戶唐旭勇正在甘蔗地里削蔗葉,忙得不樂亦乎,他滿臉笑容地告訴筆者。
2015年,唐旭勇被識別為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是因殘因學。通過幫扶單位動員,去年他通過租地種植甘蔗70畝,2017/2018年榨季收成282.37噸,收入14.97萬元,純收入約5萬元,獲得政府扶貧產業獎補1萬元。他成為全村通過發展甘蔗種植實現脫貧的一個典型。
該村距離縣城約43公里,全村有21個村民小組1019戶457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250人。2015年,該縣糖業局被列為古喬村定點幫扶單位后,結合部門業務優勢和該村土地平坦肥沃資源,積極發揮各項幫扶政策,動員全村發展蔗糖產業。兩年多來,該項目帶動12戶貧困戶。
古喬村全村原有耕地4248畝,主要勞動力基本上外出務工,全村還是依靠傳統種植玉米和水稻,沒有新型產業和支柱產業。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幫扶單位駐村“*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員,進村入戶開展調研,積極謀劃產業,并確立蔗糖產業作為重要扶貧產業。目前,全村有52戶種植甘蔗,面積總共達到300多畝,其中貧困戶有3戶。
去年以來,該縣糖業部門按照“雙高”基地建設標準,對古喬村甘蔗基地全部采用優良品種,并實施機械化規范耕作和田間精細管理。2017/2018年榨季,該村總進廠原料蔗970噸,收入50.44萬元。同時,貧困戶及村民在家門口參加甘蔗種植、管護和砍收等,*項就給村民帶來13.6萬元的務工收入。
古喬村通過發展蔗糖產業取得良好成效。周邊的中良、皂江、共和、頒桃、弄樂、碧草等村,紛紛借鑒成功經驗,也相繼建成甘蔗生產基地,全力發展蔗糖產業,助推脫貧致富。2017/2018年榨季,該鄉種植甘蔗2688畝,總進廠原料蔗10077噸,產值530萬元,今年新增種植甘蔗1094畝,總面積達到4180畝,蔗糖產業成為全鄉規模*的種植業,也成為全鄉產業扶貧的成功典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