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牌坊、古樸的六角亭、綠樹成蔭的公園、荷花池上的小拱橋、造型別致的木屋民宿……走進清遠英德市九龍鎮塘坑村委活石水村,感覺這里不像一條粵北小村莊,倒像一處旅游景區。近日,記者在清遠英德市采訪了解到,近年來當地農業休閑景點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到去年年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已達1021個,而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鄉村顏值刷新 農業景點涌現
坐落英西峰林走廊內的活石水村有著300多年歷史,村中仍保留有炮臺、炮樓等古建筑和解放戰爭英雄紀念碑,歷史底蘊十分深厚。近幾年,活石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刷新村莊“顏值”,被評為第四批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村里興建起農家樂、木屋民宿、石磨文化長廊、百香果采摘體驗園等,讓這座古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英德,像活石水這樣“顏值”刷新的村莊,還有很多。波羅鎮板水村九斗麻村小組通過整合資金、籌工籌勞、捐資等多種渠道自籌資金70.5萬元,高效完成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建成了綠化小公園、村外池塘、悠閑小道、燈光籃球場等綜合活動場所,實現了村莊“華麗變身”。2016年至今,英德全市創建美麗鄉村505條。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英德農業休閑景點也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英德市浛洸鎮三村的7條自然村,就以每年5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800畝土地給當地一個公司,建設四季花海、CS拓展基地、野外露營生存體驗基地、親子勞作體驗基地、越野車體驗基地以及特色民宿等項目,打造“可游、可住、可留”農業體驗式的田園綜合體。
據了解,近年來,英德市大力推進和引導鄉村旅游的發展,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支持鄉村旅游景區(點)3A以上和農家樂三星以上的創建、評定和獎勵。2017年全市農業旅游業總收入7億元,農業旅游年接待1050萬人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1021個,農家樂1010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約4411人,其中農民從業人員4232人,占95%。
多種模式發展 促民增收致富
在英德錦潭水庫,一個規模宏大的特色小鎮“錦潭小鎮”正全力建設中。該項目采取“企業+鎮政府+村委會+村民小組+農戶”五級聯創發展模式,由錦潭農牧公司投資運營管理;鎮政府協調項目各種工作;村委會保護轄區內生態環境,引導村民支持項目;村民小組提供項目所需的土地和勞務;農民以土地資源作為股份入股企業。
在“五級聯創”中,各級不是簡單的農產品買賣、土地租賃行為,而是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以建設農業旅游景區為例,鎮政府從景區門票中按3元/人次提取治安管理費,村委會從景區門票中按1元/人次提取管理費,村經濟聯合社在合作土地家庭農場經營收入中提取3%,農戶以土地等資源產權投資獲得分紅,并獲得在景區優先工作的權利。
同樣位于英德的九龍小鎮,則采取“企業+村經濟社+農戶”的經營方式,直接把當地資源變為資產、資產變股權、農民變為旅游從業者。項目涉及的6條行政村村集體(村經濟社),以土地入股“九龍小鎮”旅游項目,村民除分享土地固定分紅外,還通過企業用工、停車場、土特產店鋪等實現增收。例如該鎮河頭村,村集體收入從以前的1萬元,增加至目前的30萬元。
據了解,英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有機農業園區、田園綜合體和農家樂,探索“土地入股”“土地租金+年底分紅”“互聯網+供銷社+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公司+農戶”等一批發展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拓展農民增收空間,讓越來越多農民的腰包在產業振興中鼓起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